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panhuixiang发起了2019-07-31
0
回复
28
浏览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潘会想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主要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那么,我们教师该如何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积极寻求提高合作实效的策略呢?我认为教师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一、正确认识合作学习,不断总结反思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以上几种现象,我们不难看出以上这种合作是由于教师对新理念的理解不够,跳不出过去的教学的圈子,怕搞合作学习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的过程、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同时作为教师要善于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从中汲取好的做法。

二,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在数学课堂中建立合作小组,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别、性格等多方面因素,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编组,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问题,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保证,每组人数以4-6人为宜,采用前后位的坐法,便于灵活地调整成配对的形式进行活动,每个小组成员在组内承担一个相应的角色,包括组长、记录员、报告员、检查等,这些角色还可以适当调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合作学习中消除优等生的权威,体现了地位平等与机会均等,确保了每位学生的主动的参与小组活动。

三,选择合适的内容

    新课改提倡合作学习,但并非所有内容都要合作学习,应该注意适当的选择

  1.  选择规律性较强,应用范围较广的定理或公式。

    对于一些规律性强,覆盖面广,迁移和应用范围广的定理、公式和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开展合作学习。

    2.选择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有些问题对个人而言较难独立完成,但又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这样的问题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探索的愿望,在合作中大家共同分析问题,相互交流,教师作适当的指导,使得问题变得越来越清晰,这样相对于个人独立解决问题变得容易且深刻,比如,初一教材中有一道题:“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制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怎样制作才能使制成的无盖长方体的容尽可能大呢?”这样的问题对于初一的学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而适合开展小组学习,进行分工协作,彼此信任,相互支持,教师给予适当指导,最终在大家共同合作下完成此题。

     3.选择开放型问题和解决多种途径化的问题。

     由于开放型、探索性的问题综合性较强,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因知识基础的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可得到不同结论,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一个展示自已、了解别人的平台,因而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比如在《平方差公式》一节后,在学生发现了平方差公式后,教师组织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平方差公式自编应用题,看哪组编得又快又多又好。结果发现学生编出了很多有特点的题目,但思维角度基本相同,于是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来编题,这样使学生在发散思维过程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寻求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如果我们仅仅把学生分到小组,并让他们进行合作,这本身并不能保证一定就能产生合作。换句话说,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需要众多因素的协调配合,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在合作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要做局外人,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适时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对他们的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两方面的互动。     

  1. 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和技能。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必须教会学生一些合作的方法、技能,以保证高质量的合作。(2)加强课堂管理,参与合作学习。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常会表现一些问题,有时会发现小组活动中出现学优生一统天下,几乎包揽所有的任务,学困生很难真正参与到合作交往中,性格外向的学生抢着发言争着表现,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当听众,有时也会发现小组讨论看起来似乎非常热闹,但实质有些在讨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为避免这样局面的产生,教师一定要将学习任务分到个人,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3)及时反馈总结。在合作学生中学生对某些学习内容难免会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在理解上存在偏差,有时在应用上也不够准确,这就需要及时针对学生讨论中提出了问题进行反馈,补救,及时排除学习上的障碍,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然后在各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做适当点评,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在合作中的优点与不足。更透彻的了解和掌握知识,使得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合作技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科学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评价,是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合作学习的评价要重视学习过程和评价与学习结果的评价相结合,总结合作成功的经验与不足,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通过小组合作,小组内的同学能对自己参与的情况有所了解,互相取长补短,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合作交流,是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实践,乐于交流合作,使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