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节目如约而至,这批入选“感动中国”的人物,同往年一样,尽管他们岗位不同、经历不同、事迹不同,但他们的精神深深敲击着人们的心灵。他们身上呈现出的忠诚、敬业、担当、奉献、大爱等优秀品质,树立了一座座丰碑。
坚守三尺讲台的乡村教师张玉滚,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从教,一干就是17年,把青春奉献给大山里的孩子们。奋进新时代,就要像“感动中国”人物那样,始终把职业当成一种事业,把辛苦当成一种幸福,把爱岗敬业当成一种责任担当,尽职尽责,实干苦干,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篇章。
从“感动中国”人物身上去汲取精神的营养、激发前行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努力做新时代的追梦人。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党员教师,更要把“时代楷模”的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在班级里,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有一些表现好的孩子,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优等生。在他们的周围只有赞许的目光和激励的话语,可我觉得,如果这些孩子不受到挫折教育的话,他们将来遇到困难时就不能承受得了了。所以,我在必要的时候,也会适当的批评他们,使他们知道自己也有错的时候,然后极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更完美。比如:我们班的赵家迎同学,她学习成绩优秀,品德高尚,遵规守纪。可是在课堂上她却很不喜欢说话,而且胆子小。因此,我总会叫她起来解答问题,培养她的胆量。我用真诚的话语鼓励她,让她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激励她起模范带头作用,在上课的时候畅所欲言。经过我的教育和她自己的努力,她终于克服了这个毛病,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在我校开展党员结对帮扶的活动中,每位党员教师选择一位最需要帮扶的孩子,制定帮扶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帮扶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的帮扶对象是我所任教的三年级2班的一名男生,他叫郑添予。
一天下午放学后,我跟郑添予同学进行了沟通交流,详细询问他的家庭情况,他告诉我,自己的父母远在深圳打工,一年只回来一次,平时跟着奶奶一起生活。我问他,平时与爸爸妈妈怎么沟通,他说想父母的时候,就用手机视频通话。当说到这里时,我的眼泪已经在眼圈里打转,我想如果自己的孩子是这样的处境,孩子的内心该是怎样的想法,孩子对父母的那种思念该是多么的强烈。 此时的我真希望能化作一团烈火,融化这场冰冷的亲子关系,温暖孩子那曾经受伤的心灵,我拉着郑添予的手,亲切地鼓励她:“在老师眼里,你是我们班最乖巧的一个孩子,我很喜欢你哦。你的爸爸妈妈就更爱你了,只是爸爸妈妈为了给你一个更好的生活条件,不得已才出去打工的,你一定要好好的学习,不辜负他们的希望”,他默默地点点头。当我问他:有什么需要我急切的帮助时。他的回答竟然是在午托,老师给他们讲的题是错的。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多么朴素的愿望啊,其实他一直都渴望着优秀,只是作为老师我没有发现而已。通过这一次交谈,我对孩子由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也意识到我的帮扶才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深地懂得,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于个别的对象,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所肩负的是对一代人的教育使命,并非对个别人的教育任务。这种职责跟爱能超越一切,汇聚成一股无可阻挡的力量,我用我的爱心感化着学习困难的学生。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始终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严慈相济,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学习楷模,就是为了挚爱的教育事业,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始终无怨无悔,在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将用自我的双手跟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引导学生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激发道德自觉,不断提升道德境界。要用时代楷模精神,激励和引导学生在日常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