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汪会超发起了2019-08-10
0
回复
19
浏览

教学艺术首先表现为语言艺术。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素养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为反映其数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课堂教学主要传授媒介的语言。要达到向学生授业解惑的目的,摆脱数学抽象、多变、枯燥等特点。其语言的艺术性对数学效果的实际影响就更为突出。因此,数学老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我从的自己实践出发,就数学语言艺术谈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一 、语言严谨,富于逻辑

严谨是数学内容基础特点。在数学教学中,语言必须合乎逻辑,周密严谨,不能为了问题的简略而忽视语言的完善性。

二 、语言准确性和科学性

数学课堂教学以数学语言为基础,应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首先,数学语言必须以科学原理为依据。不能信口开河,产生知识性错误。其次,数学语言必须符合认识规律,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有一般到特殊。再次,数学教学语言还应注意力度,适用性和科学性等。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应根据年龄特征,采用适当的教学语言。如果把教小学语言用于中学,势必使学生感到乏味;反之,用教中学的语言来进行小学教学,则会使小学生感到茫然。此外,不同基础的班级,语言寓理的深度程度也应该不同。教学中,教师还应随时注意学生中听课的反映(问答情况,学习情绪,课堂纪律,思维表情等)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适时把调整教学过程中,使语言的深浅,快慢,轻重,详略等符合学生的要求。

三、语言精练,提高效益

所谓语言精炼,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精炼是数学的要基本要求,也是一种特有的语言美。数学语言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它以科学性准确性精炼性为特征,给人以美感,使学生听课时得到美的享受,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语言要做到精炼,并非单纯的削弱语言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质量。首先,教师必须钻研教材教法,对所教的知识能得心应手。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其次,要注意尽量用较少的语言来表达数学思路,言简意赅,不要用再而三重复的办法强调某一个重要的概念。另外,语言还是合乎语法、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的地位,恰当的变化语言的声调。因为形象逼真地描绘,轻重缓急的语势,可使内含于文字的哲理跃然而出,有助于准确地传授知识,收到明显的效果。

语言精炼,必须进行教学规律的探索,教师应注意语言的清晰,流畅,采用最优的教学法,放心大胆的让学生思考,讨论、猜想、总结、教师的语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语言亲切,富有情感

教师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舒畅的学习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们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都应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应该做到这一点,以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应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从而给予鼓励和表扬,使他们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即使错了,也要用委婉的语言指出其不足。当然,鼓励、表扬必须有的放矢,不失分寸。相反,教师如果对学生的错误,过多的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就会使学生丧失学数学教学的信心,由厌恶数学老师到厌恶数学科,这无疑是数学教师的失败。要对学生多鼓励,多正面指导,让他们在学习上有积极性,有信心,从而亲其师而信其道。

五、语言形象通俗易懂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性的内容,多以凭借十分生动具体的材料做原型,实践证明,对抽象复杂的事物,当人们改变一种表达方式和改换某一种熟悉的环境中时,就能使这一事物变得具体又简单。因此,在数学中善于运用贴近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具体,直观,通俗,学生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当然,不要片面追求语言的形象,通俗而出现粗俗的语言。数学语言中,应讲文明、高雅,蕴含丰富的知识。

六、语言幽默,增加趣味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威特洛夫指出:“教育家要最主要的手段,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一种俏皮,含蓄,机智的方法。使人感到有趣可笑,意味深长,启迪心智。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使教师在课堂变得风趣诙谐,具有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理解,接受和机遇新知识,如讲故事,说句成语,弹个笑话等等,迅速吸引所有学生,使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接受复杂的知识。

教学的幽默语言应具有深刻的智慧,能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到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的知识,不能脱离教材和实际,一味逗乐,那只会给人粗俗、浅薄,油嘴滑舌之感。趣味性语言可以正话反说,直话曲说,明话暗说,明显夸大或缩小等等。

七、语言连贯,过渡自然

一堂好的数学课,犹如一项高水平的体操表演,其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像体操运动选手那样。连接的轻松自如,才能给人整体的美感。这一目标实现必须重视过渡性语言的运用。因此,无论哪种教学内容,都不可能在一节课,从头到尾就一个问题由老师讲,即概念的教授,也应该有概念的产生、形成、内涵、实质,以及运用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内容的构成。如果这些部分之间缺乏语言的连接,就会出现断层现象,从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而成功运用过渡性语言,能产生简明快捷、自然得体,紧密连贯的效果,给人以“行云流水,天衣无缝”之感。

八、评价性语言和启发性语言

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根据教学目标,及时进行评价。启发性语言是调控教学的关键,是提高效果的保证,其作用的发挥靠教学中评价性语言和启发性的运用,如对学生的每一问,每一层,每一次,以致于学生的坐姿,面部表情等都应及时做出正确的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使他们迅速把握失败的原因。对正确回答和有独特见解,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和自豪感,却不可只讲“对了”“错了”这些简单的评价性语言。

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是启迪学生积极的思维,因此教师还应善于使用启发性语言,积极诱导学生的思维,把单纯的教师的讲解便成为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问题的双方活动,进而学生能单独的处理问题,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数学教学是一项具体传授科学知识,进而培养相应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实践活动。数学教师完成这项任务的主要工具是数学语言,除前述的有声语言外。板书,实验,眼神,手势等无声语言在教学中也具有非同小可的作用,教师应注意对各种语言的协调运用,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教师运用语言的艺术性,更学无止境,只要靠教师勤奋学习,积极探讨,就一定能实现教学语言更具有艺术魅力,获得称心如意的教学效果。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