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立德树人 做一名好老师
示范区实验学校 崔红超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告诫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特别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忘初心,立德树人,继续前进,做一名好老师”,始终铭记教师的定位和要求,努力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迎接教育工作新任务、执行党和政府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以更高的使命担当和更高的事业追求献身教育,为打造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老师?习总书记曾经谈到,做一名好老师,首先要有理想信念。习总书记在北师大讲话中提到: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智慧的化身、力量的化身,负有传承历史、开启未来的神圣使命,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必须做到政治立场坚定,具备与教师身份相符合的意识和觉悟,旗帜鲜明地同一切有悖党的方针政策、有损党和政府形象的行为作斗争,无论在任何场合,尤其是课堂上,绝不允许散布违背党的重大方针的厥词,绝不允许发表有损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绝不允许向学生传递腐朽思想。中央电视台原主持人毕福剑,在私人聚会场合抵毁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形象,其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尤其是在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的当今时代,更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时刻牢记自己的特殊身份和神圣责任,做到耳聪目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根植于学生头脑,培养出理想信念坚定的高素质人才。并通过“小手拉大手”,影响家长、带动家庭、辐射社会,使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薪火相传,入脑入心。
不忘初心, 立德树人 ,做一名好老师教师。习总书记曾谈到,要有道德情操。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执着于教书育人,对所从事职业的忠诚和热爱。干一行爱一行,做老师就要热爱教育工作,不能把教育岗位仅仅作为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有了为事业奋斗的志向,才能在老师这个岗位上干得有滋有味,干出好成绩。
不忘初心 ,立德树人, 做一名好老师教师。要有扎实学识。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在信息时代做好老师,自己所知道的必须大大超过要教给学生的范围,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做一名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老师的爱,既包括爱岗位、爱学生,也包括爱一切美好的事物。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使学生充满自信、昂首挺胸,又通过尊重学生的言传身教教育学生尊重他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将来要无愧于这一光荣的称号。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心须努力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在对学生,对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的同时,要坚决履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处处为人师表,做一名新时代的“四有”好教师。
不忘初心,立德树人,就要有为人师表的形象。教师就是学生的榜样,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行作用于学生心灵,对塑造学生的性格和品质都将产生直接影响。教师如果行为不端,至少会造成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影响自己的圣洁形象,二是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三观”的形成,三是影响国家教育整体形象。因此,大家要站在对国家负责、对未来负责、对自己负责的高度,自觉规范一言一行,以实际行动树立人民教师光辉形象。一要做政治坚定的表率。在事关国家最高利益和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亮明观点、表明立场,绝不做“两面人”“老好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二要做教书育人的楷模。以身作则、行为世范,引导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把握好人生方向,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三要做修身立德的榜样。自觉培养和塑造健康高雅的爱好,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远离赌博、毒品、酒驾等违纪违法行为,以良好的师风影响班风、端正校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
不忘初心,就要有立德树人的使命。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孔子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这是广大教师的天职。因此,教师不是“教书匠”,而是“工程师”,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立德树人,就要教育学生守法明礼。大力培育学生的法治精神和秩序意识,从遵守交通规则、遵守校规校纪、遵守公共秩序等点滴平常事做起,养成重修养、明礼仪、讲文明、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坚持立德树人,就要培育学生科学精神。要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大力传播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引导青少年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拒绝愚昧、反对迷信、远离极端。坚持立德树人,就要锻造学生意志品质。要着力培养学生怀揣梦想、坚守梦想、追逐梦想的良好品质,始终把热爱祖国、忠于祖国、报效祖国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己任,做胸怀远大志向的时代先锋。
不忘初心,就要有业精于勤的素养。国家、社会、家长可能记不住一所学校的校长,但一定知道有名气的教师,魏书生、李镇西等家喻户晓的全国名师,都是从业以后勤于钻研、善于钻研,从一位普通教师成长起来的。要想成为教育行家,甚至教育专家,首先,要做到学无止境。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时刻保持知识恐慌、能力恐慌的危机感,坚持不懈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用自己的知识学问、思想智慧和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其次,要注重学术研究。教育科研,是推动教育发展,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学术研究的精髓在于从实践中提炼,又作用于实践,促进教学、提高效率。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教育教学的问题当课题,把教学研究当作一种学习、一种引领,不断解决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中、课改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总结反思、梳理提炼,多出成果。再次,要坚持聚焦课堂。课堂是提高质量的主阵地,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成功教育在课堂、个人价值在课堂”的教育理念,把功夫用在课前,充分备课;把精力用在课内,把成效用在课外,全身心聚焦课堂,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施教,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着力打造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卓越课堂,有效提高教育质量。
有人说,教师是单调乏味的。每天上课下课、批改作业、辅导后进生,直线型的工作轨迹永远一成不变;也有人说,教师缺乏快乐。每天和那些什么也不懂的孩子一块儿,看着他们把作业本弄得一团糟,听着耳边刺耳的喧闹,你永远也别想找到片刻的宁静; 还有人说,教师是清贫的,你无法天天坐到优雅的西餐厅喝下午茶,不能穿着流行色让心灵纵情放飞于清风车影中……
这些说法似乎不无道理。然而,这真的是教师的全部吗?真正的好教师不会抱怨命运的不公,不会以消极的情绪影响学生,更不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灰暗枯燥。 到底怎样才算好教师,习总书记给了我们答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教师有理想信念,就是要全心全意,坚持信仰;有道德情操,就是要不偏不私,公平公正;有扎实学识,就是要精博并兼,达观至善;有仁爱之心,就是要大爱无悔,深仁厚泽.
做一名好教师,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当一个好老师不容易,在教育行业工作二十年,看到了许多感人的事迹:有的老师家里孩子小,孩子生病顾不上,却不忍耽误学生一节课;有的老师白天上班、批改作业,晚上还得继续备课、修改导学案,直至深夜;有的老师长年坚持带毕业班,经常不能准时下班;有的老师放弃休息时间值日巡逻,只为学生有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三尺讲台融进的是辛劳,是陶醉;融进的是师德,是师魂!正如习总书记所言:"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时代的发展为要求我们不忘初心,立德树人,做一名好老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告诫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特别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