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维品质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许昌实验中学 杨锐
思维品质是个体的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也就是说,思维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就是思维品质,又可称作思维的智力品质。思维品质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是完整的思维品质的组成因素,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高中阶段是人一生的黄金时期,不仅是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且是增长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时期。然而在我们课题组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学生们思维品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某些学生的思维不够敏捷、灵活
这部分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一些知识,几乎就不会思考问题,但凡遇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就一筹莫展,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运用知识,不会提取问题中的关键信息,不能将信息、知识和结果有效的联系起来。另外,这部分学生也不能运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且在条件发生变化时,不能随机应变,及时转换思维角度,老爱钻牛角尖。
二、部分学生的思维缺乏深刻性
这部分学生在做题时,如果题目中提供的信息比较隐蔽,就不能发现问题的实质,找出问题的关键,突破思维定势。他们一般比较满足于浅表的问题的原因所在,而不能去深入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根源、本质,发现不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当然更不能对其举一反三,发现更多的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三、大部分学生的思维缺乏独创能力和批判质疑的精神
这部分学生缺乏应有的创造应用能力,在遇到以新颖的实际问题为背景的题目时,不善于从新情景问题中提取有用信息、不善于建立相应的思维模型,从而导致错误。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多都是被动的接受,无论是正确与否,老师讲什么就是什么,也从来不怀疑教材所给习题的正确答案,更不会也不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独立地、正确地评价。
分析以上现象存在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当然首先是来自于父母的遗传因素,不过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其次是家庭对学生的培养,没有或很少关注过其思维品质的培养,父母没有或者很少对其进行方方面面的引导来提升其思维能力。再有,学生自己的性格、习惯、品质、素养等不仅会影响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还会影响学生对自己思维能力再提升的行为。学生对自身要求较高的或者对学科有特别兴趣的,就会积极主动去按照教师的要求或者其他途径通过学习行为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但是,对学习没有兴趣的或者对自身提升没有更高诉求的就不会主动去采取有效的措施,思维能力的提升就会较慢。另外,还有部分学生由于长期以来沉浮于“题海”之中,做题靠模仿,也会缺乏最基本的思维能力。
二、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加上课程改革后高考内容增多,难度增大,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习题课的教学,常常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而采取教师“一言堂”的讲授法,而且有时老师们更多的解决的是what,没有解决how,更多的解决的是“然”,没有解决“所以然”。在这个过程中看似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实际上却是阻拦了学生思维的发散,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参与得少,独立思考不够,或是缺乏对知识或者错题的反思,不能做到举一反三,或是在做题与听讲中被动地在机械训练中记忆,缺少知识的主动构建,因此学生的反应经常是上课听老师讲的很“明白”,但是到自己做题时常常漏洞百出、丢三落四或是答案不标准。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欠佳,一段时间后易出现学习倦怠、厌学的情绪。除此之外,某些老师也知道可以通过问题意识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但是其有效提问的能力还比较差,不能设置有效的问题,或者表达不清楚,或者没有针对性,这样会误导学生,让学生不知道要思考什么,怎么去思考,而且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其他方面的原因
主要还是高考指挥棒使家长和社会更加关注的是学习成绩,这使得对学校教育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这样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很单一。因此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家长和社会甚至是教育行政部门都只用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学校教育,当然,学校教育就会以教学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而教师就会只围绕成绩的提升来进行教学,那么“学不会练会,练不会考会”的现象就涌现了出来,老师更多关注的是大量知识的堆积,是知识的记忆和背诵,而对知识的运用、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相对来说比较欠缺。这如果是从小学就开始这样做的话,学生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没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更不用说思维品质的提升了。因此,这样就常常会出现一些孩子在小学或初中成绩不错,但是到了高中成绩下滑很快,这就是因为高中的知识相对来说较难,综合性更强,更需要的是通过综合性的思考、全面性的思维,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那些思维能力较差的、思维品质较低的学生就会不适应,就不存在小学或初中的“优秀”了。
反思以上方方面面的原因,特别是我们教师层面存在的问题,我们教师以后需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就比如我们提出的让学生来“说题”,说错题、说难题,给老师说题、给同学说题、小组成员之间说题,让学生自主分析题、解剖题,从而自主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真正做到让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变为“学”,让学生真正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既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理性思维、批判思维、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从而帮助学生深化理解知识概念,构建完备的知识体系,品位到收获的快乐,由内而外的提升思维品质,当然也能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