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成长中享受幸福 --读《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感想之三
yangrui7406发起了2019-06-23
0
回复
37
浏览

在教育成长中享受幸福

--读《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感想之三

许昌实验中学  杨锐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中的第二编,重点讨论了我们教师如何在教育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让教师职业审美愉悦成为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收获的一道“内心风景”,让感官世界的各种新的印象为教师提供一份内省的资源,让教师在外界刺激与灵魂感悟的融合中登上人类沉思的高峰,到达真正的自我精神境界,从而获得心灵的自由。

在此部分,首先列举了教师职业存在的三类状态。一是“生存型”的教师,这些老师只把教师看成是知识的搬运工,把教师的工作看成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将教师职业当做寻找更好职业之前的跳板,他们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看成是进入生活或者获取地位的一种基本手段,以此获得一份固定的收入,用以维持生计。当然,这样的教师根本不会从工作中体会幸福,也找寻不到快乐和美好。二是“享受型”的教师,他们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工作,并在教师这一平凡的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快乐地与学生交往,欣慰的享受着自己教学中的成就,他们把学生的成长当成自己最大的快乐,他们对平凡的工作充满着热爱,在付出和给予中获得内心的满足。三是“发展型”的教师,他们不是把教师职业当成满足物质需要的功利手段,也不仅仅把这一职业看成是给予和付出之后的心灵满足,他们相信教师职业就应该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栋梁为己任,他们本人也会通过自由而富于创造性的劳动实现自我的发展与完善。他们把教师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和研究者,他们以终身自我教育作为教师生涯的推动力,他们视教师职业为不仅给予也在收获的有意义活动。这样的教师是以生气唤醒生气,以激情感动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人格塑造人格,他已经不仅仅是“教师”,更是“人师”。“生存型”的教师主要是从生计出发,站在功利的角度,以被动和消极的眼光看待自已的职业,他从事这一职业更多是出于无奈,因而感到困惑和痛苦;“享受型”的教师主要是从兴趣出发,站在非功利的角度,以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来对待自己的职业,他从事这一职业是因为自己喜欢,因而感到快乐和幸福;“发展型”的教师主要是从自身和社会需要出发,站在超功利的角度,以完善自我、为社会作贡献的立场看待自己的职业,他从事这一职业是为了过一份更有意义的人生,因而感到崇高而有价值。

从“功利”到“非功利”再到“超功利”,体现了教师职业状态的升华,当然第三种状态是我们的理想状态。作为老师的我们,当然要尽可能的快速处于第二或第三种状态,因为它能让我们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并感受到工作和生活的幸福。那么该如何更好的让自己处于第三种状态呢?这就需要我们弄清以下三个问题。

一、教师职业为什么美?

首先,就教师职业活动的对象而言,教师主要面向的是人,尤其是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青少年,青少年焕发着生命的美。教师职业的劳动对象不是无生命的自然物质材料,而是具有思想、感情、个性和主动性、独立性、发展性的活生生的人。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构成了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要部分,他以童稚无邪的目光、以充满好奇的探索、以展翅飞翔的灵魂成为教师职业之美的重要领域。在教育中,正是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体验,才会有浓厚的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才会有身心自由和谐的发展,才会有师生灵魂的碰撞和精神的汇合,也才会有教师职业活动的自由进行。

其次,就教师职业活动的内容而言,教师主要承担着学科的教学,学科的美就是一种智慧的美。学科教学的美是内生于学科自身的,是与学科共生共荣的。无论是学科教学中真善美的内涵,还是学科教学里感性形式与理性内容的融合,都是教师职业美的体现。教师作为社会文化的代言人,作为人类智慧的传播者,通过学科的教学实现人才的培养与文化的传承,从事这一职业是可以引以为荣的。

最后,就教师职业活动的实施而言,教师的职业活动又都体现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快乐造就了教育过程的美。教师的所有职业活动,都是在教育过程中并通过教育过程而进行的。这个过程随着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的改变而改变,随着教育情境和教育手段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教育过程的美是一种变化发展的美,是一种动态生成的美。它是教师全部学养、能力、智慧的展现,也是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它把活化的知识通过师生分享的方式转化为个体的财富,并使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但是,这一过程是通过教师实现的,教育过程的美也是通过教师发掘的。做到这一步的教师便成为人类文化发展的桥梁,成为学生成长的阶梯,成为影响着学生生活的重要人物。教师在过程中展现了生命智慧,教师自身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得到完善。而教师职业也因这种生长和进步熠熠生辉,焕发出夺目之光。因此,教师职业中含有的吸引从教者去欣赏去体验去创造的美的因素,有了教师职业美的存在,才有了教师审美活动的展开;有了教师的审美活动,才又使教师职业的美更放异彩。

二、教师职业美从何而来?

教师职业美要来自于教师自觉的审美创造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没有教师的审美创造,就没有教师职业的美。而教师的审美创造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有两个,一是具有审美观念,二是具有审美能力。其中,审美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职业活动中能否进行审美创造以及将进行怎样的审美创造,审美能力则决定着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能否达到美的境界以及将达到怎样的美的境界。要具备这两种能力,需要我们做好下面两件事。一是将教师职业观念确定为过有意义的教师职业生活,就是要从生计的驱使向生命的自由提升转变,要从牺牲性的付出向主动性的创造提升转变。二是教师要具备具有能欣赏教育美的感官,那么首先就需要有敏锐把握教育中美好的事物的审美感知,其次应该具有任思绪在教育的天地里自由翱翔的审美想象,当然还应该具有用热情体验生命的律动的审美情感,最后还需要有领会和感悟教育的深刻意蕴的审美领悟。

教师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并不意味着教师职业美的必然出现,它只是为教师创造了主观条件。教师职业美的创造,还必须借助于两种媒介:“游戏精神”与“语言工具”。“ 游戏精神”为教师创造职业美提供了精神的支持,“语言工具”为教师创造职业美提供了物质的支持。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的精神、创造的精神、探索的精神。教师以这种精神进行职业活动,就会从中感受到自己做为自由自觉的个体的存在,在职业活动中就能不断确认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于是,教师因为这种游戏精神而得到了升华,教师职业也因为这种游戏精神而得到了美化。除了要善于运用“游戏精神”进行教育活动以外,还必须注意“情与境”、“心与意”、“品与悟”等要素,要将这些要素有机的糅合起来,用以创造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美,为教师的职业美的实现铺垫一条道路,使教师在职业生活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由教育艺术、进而到教育风格、再到教育智慧。

三、教师职业美有何意义?

教师职业的美对教师自身、对学生、对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教师自身而言,它是对教师生命的唤醒, 它让教师在愉悦中体验教师职业生命的丰富,在愉悦中把握教师职业生命的意蕴,在愉悦中领悟教师职业生命的创造,使教师从这一职业中获得充实而丰富的生活。对学生而言,通过学科教学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人生追求,通过课堂管理激起学生的生命活力,它能升华学生的性情,它能塑造学生的人格,它是对学生美好人生的开发,它还能使学生从教师的职业活动中获得真善美的激励。对社会而言,它是对教师职业内在价值的挖掘,使社会从教师在职业活动所表现出的职业意识和职业尊严中看到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从而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

弄清以上三个问题,就会让老师们产生提升自己的迫切愿望,并感受教师职业的审美愉悦。它能使教师得以突破现实的樊篱而进入一个纯情的世界;使教师能够通过回忆和品味获得新的发现并因此而得到满足的快乐;使教师以一种超然的姿态保持恰当的旁观者的角色距离来反身观照自己的活动;使教师由此而享受生活中可能无法获得或者难以享有的乐趣,并在教育成长中享受幸福。

当然,教师职业美的创造是一个长期的永无止境的追求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具有善于鉴赏美的“内在的眼睛”和勤于创造美的心灵手巧的双手,更重要的是具有高尚的德性和伟大的人格。所以,教师成长,我们永远在路上。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