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中教师全员培训引导发展计划 化学研修班学习心得
xuchaoasp发起了2020-09-17
0
回复
29
浏览

       有幸参与了本次为期一周的研修班学习。本次研修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系列讲话精神,围绕全省教育改革发展大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升普通高中教师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和教师教学技能为核心,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体现按需施教、教学互动、学研结合,与学科前沿紧密接轨,突出时代性,前瞻性和实践性,着力培养出一支热爱化学教育事业、师德高尚、技能突出,具有现代教育素质、较高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的高中化学教师队伍。就像韩春亮教授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那样,本次培训班立足课程标准,突出核心素养,更新教育理念;强化教学设计,注重实验创新,把脉高考动态;开阔化学视野,熟悉论文读写,提升科研素质;加强教学研究,提升综合素养,追求卓越成长。

       培训内容不仅有专家的精彩讲座,还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学习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回首短暂时间的培训,我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动,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更有教育观念上的更新。杨志成校长、杜才盛老师和戢明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对新课标进行解读,对新高考进行研判,对新课改进行剖析;刘玉荣老师和杨锐老师分别从不同的维度围绕核心素养和以生为本进行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渠桂荣老师带领我们领略了化学前沿和发展趋势;王涛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觉盛宴,让大家感受到了化学实验的新奇和创新;聂光明老师分享了安阳一中的教学管理和自己的教学心得,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和羡慕;杨玉峰老师带病上课,利用多年的科研经验给大家交流了论文写作方法,提升了我们的科研素质。专家老师们非常敬业,也非常专业,让我们非常感动也让我们获益匪浅。通过学习,我感受到了大家的风采,从专家的讲座中,得到理念的提升,从同行的展示中,感受新课改的精神,让我们一线教师得到理论与实践的充实。细细回想导师、教授的精彩讲课,使我充分认识到学习和掌握一种重要的思想,比学习和掌握一门学科知识更重要。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我们要转变教师角色,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角还给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顺应时代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 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从王涛老师的分享中我领悟到,我们要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创造性的改进化学实验,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创造多彩化学课堂。教师必须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尤其是在实验创新方面,一个优秀的化学教师要极大的工作热情才行。只有形式多样的课堂,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上化学课,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也要求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的教学,我们的教学必须要采用更多的教学方法,这里说的方法也不仅仅是单纯表面意义的活跃,而是要看课堂有没有深度,好的课堂应是有生成感,推进感的课堂, 教师不仅仅准备给学生什么样的挑战,还要看学生能提升什么,突破什么,我们要使课堂变成思维的舞蹈者。

       新的课程标准和高考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但无论多么好的课程理念,如果没有教师的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都将无法得以落实。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我们自身的素质的高低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这必然要求我们要加强理论素养的学习,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和准备,以满足学生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化学课中,我们应该把握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突出核心素养,把教和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在导学,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把握教学的节奏和环节,除了有很好的掌握教材以为,更多的是有掌握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教给学生用正确方法来获得需要。

       通过本次学习我更加坚定了教师要学会终身学习的态度。新时代、新课标都要求我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学习不仅仅只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我们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我们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