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都有哪些?
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素养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素养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素养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素养5: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如何在单元整体教学落实核心素养是老师们经常探讨而又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
通过本阶段的学习反思如下:而所谓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即针对一个教学单元,从整册书的教学要求及单元的整体性出发,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等进行科学、严密、规范的设计,可以有效缓解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与单一课时时限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单元整体设计要有整体性、相关性、阶梯型及综合性。第三单元整体设计思路:
1、树立物质的微粒观,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类:分子,原子,离子,叫学生画教材上氧分子,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氨分子,氯化氢分子,氯分子,汞原子的模型图,让学生感知分子的模样,便于接受;让学生画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知道阴阳离子可以构成物质(例如氯化钠),知道电子带负电荷,最外层电子可以得到或者失去。2、树立元素的守恒观: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既不能无端丢失,又不能无端得到,前后是守恒的。
3、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改变
4、元素观与微粒观的对立统一
(1)是描述物质成分的两个视角------一体两面。
(2)不能过于纠结“构成”与“组成”概念本身,要理解宏观与微观,即“看得见”的物质与“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或原子或离子)。
(3)从元素角度认识,可以称作“物质”系列,物质组成、组成成分等宏观判断;从微粒角度认识,可以称作“分子原子离子”系列,分子构成、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微粒个数计算、微粒质量计算。
(4)既然都是描述同种物质,它们之间必然存在一定联系,“质”和“量”的联系,这就是元素、物质、分子(或原子、离子)之间关系表。
通过选择单元学习主题,确定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单元学习活动,开展持续性评价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更轻松地把握单元知识结构,自主建构思维方法,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