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化学习题教学有效性
houzj发起了2020-11-12
0
回复
7
浏览

提升化学“习题课”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许昌市建安区三高  侯志娟

【摘要】习题教学对课堂教学效果反馈、巩固、补充和深化化学习题课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有助于学生熟练地掌握化学相关规律,完整地掌握化学知识结构,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探究化学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能达到有效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与化学素养。

【关键词】习题课 教学有效性 学生主体

一、 概述

化学课包括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以及试卷讲评课,其中,化学习题课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已学知识起矫正、巩固、充实、完善和深化的重要作用,是知识的再整理、再综合、再运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探讨解题方法、寻找解题规律、提高化学知识水平的有效途径。

本文主要分析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的地位与作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二、 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的地位与作用

  习题课教学是化学概念、性质、公式和原理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是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和提高能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习题课教学在教学内容与所花时间上,都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从这一层面而言,习题课在化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习题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扩展知识  习题本身就是一种资源,通过习题教学能够实现开发资源与扩展知识的作用,也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整体的知识。如学生在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由于教材和资料上对这一问题的归纳不全面不系统,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我们可以通过习题课教学的机会,让学生对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得电子能力、失电子能力的强弱判断,以及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碱性强弱比较,或非金属元素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比较等等知识全部掌握和灵活应用,在以后做有关这类习题时,便可得心应手、应用自如了。

2、提升学生的解题技能  通过化学习题课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各种化学概念;让学生能够应用相关的概念与规律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开展化学习题教学也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认知策略,并提升学生的记忆、学习以及认知效率能力。

 三、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的模糊性导致就题论题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结果,它具有导教、导学、导测量的功能,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也是课堂教学的终点。教学目标模糊导致教学的随意性,讲到哪里算哪里,用到什么知识复习什么知识,用到那种方法讲那种方法。模糊性使课堂教学缺少了系统性、完整性,重点得不到突出,难点得不到突破。分析其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习题课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课前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不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达到什么程度,大部分教师都没有明确的表达或恰当的行为表现。

 2、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导致一讲到底

  教学过程是体现教学观念,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创造过程,新课程提倡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方法、手段要灵活多样,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习题课教学中,一堂课往往是教师讲到底,很少有学生讨论、思考、发问的时间

3、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导致低效课堂

  教学中由于疏忽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无效行为较多,例如有些题目教师稍微点拨即可,而在教学中却详加分析;有些题目学生通过讨论与分析可自行解决而教师却要给予分析解释;对学生出现的解题障碍不追根问底,而是凭借经验想当然予以解决;学生对某一问题形成强烈的兴趣,也有继续探究的愿望和趋势,但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或没有意识到学生已经产生的探究机遇而中断了学生的活动。教师只有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有主动性、创造性、可发展的人,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敢于探索,勇于发现,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提升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1、选择适宜学生发展的习题

  习题的选择要着眼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围绕基础这个中心进行策划,真正有效地发挥习题的功能。而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习题应侧重于重点,难点突破方面。设计有利于提高思维力的习题。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这样可帮学生在解决习题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习题的配备要有梯度性,在难度上分低、中、高题型,让所有学生都有做对题的成就感。要让每个题目都有代表性、典型性、示范性,并注意体现方法和规律,才能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以外,为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有生活背景的习题,也能够很好的提升习题的趣味性,提升学生解题的主动性。

2、以方法为核心开展习题教学

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方法的传授,达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之目的。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辐射思维能力和举三归一的复合思维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如向100mL 1mol/L的AlCl3 溶液中加入70 mL 5mol/L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铝元素以两种形式存在,其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解这道题时和学生一起归纳有四种方法:通例法(平行反应法)、总方程式法(写出反应总方程式)、守恒法(反应后溶液为NaAlO2和NaCl,用电荷守恒)、图象法。以上四种方法,通例法为常规方法,解题较复杂,而后面的三种方法解题过程比较简单,但是讲解时如果对常规法只是引导学生思考一下,未作详细示范,而重点讲特殊方法,将有很多学生做错。因此要注意巧解法和常规解法的区别和联系,常规解法不能丢,巧解必须在常规解法的基础上完成。采用“一题多解”、“变题讨论”、“错例分析”等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对题目类型,解题步骤进行归纳小结,总结解题常用方法、解题的一般规律、应注意的事项、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并在掌握常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启发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一题多解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丰富学生的解题经验,提高解题速度。

 3、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化学习题的解题中,学生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解题,但是只会花很少的时间来审题,很多题目的文字多,解题过程多,情景新颖,很多学生缺乏审题的耐性,没有认真的审清楚题目就进行解答,这样解答出的结果往往是错误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的进行审题。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一般情况下,解题过程应该包括四个步骤:表征问题、设计解题计划、执行解题计划、监控。为此,在习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监控意识的培养,从以上四个解题过程入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4、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主动精神,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主体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要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提出问题应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它们在主动探索和讨论中达到问题的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总结,而不是去强迫压制接受我们的思维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练习返馈的信息,积极组织学生讨论,适时启发点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转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秦书英;浅谈高中化学习题评讲课的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8期

[2]张明青;论如何提高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质量[J];新课程学习; 2013年11期

[3]朱雯雯;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设计探析[J];文理导航(中旬); 2013年 03期

[4]卢政;浅谈高中化学习题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 2012年29期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