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习题课是以总结、讲解、练习为主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是中学化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牢固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提高化学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化学习题课教学主要采用“题海”战术,这严重制约着学生各方面潜质的发展,也适应不了当今课改和高考的要求。如何真正摆脱“题海”战术,充分增强化学习题课的有效性,开拓思维,培养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习题的选编
习题选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训练效率高低,所以教师在选择习题时要多多推敲,合理选题。总的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⑷习题选择要“少而精”。化学习题类型繁多,学生手中的习题资料也品种不一,如果面面顾及,势必将学生引入“题海战术”。一个好的习题就是一大类习题的综合和代表,教师必须精选知识覆盖面广、典型的习题,让学生在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梳理知识、对基本概念进行辨析、掌握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并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启发学生运用已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确保学生学习的兴奋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⑸习题类型要多样化、生活化、开放化。不同类型的习题对巩固知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有不同的作用,教师选择习题时要广泛联系生活实际、挖掘独到角度,增加思考题、讨论题、实践题和开放题的训练比例。鼓励学生从身边事例出发,提出新颖的探究课题,自己动手实验操作,体会其中乐趣的同时,也可以拓展视野,增加应用能力。
二、提高课堂效率
“如何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这是全部教育的智慧。” 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活动最终的归宿,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0分钟的效率。
⑴情感交融,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主动精神,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主体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习题课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双向活动,将讲、练、思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要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提出问题应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它们在主动探索和讨论中达到问题的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练习返馈的信息,积极组织学生讨论,适时启发点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转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⑵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课堂效率。①抽象问题,以境激趣。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运用简单的例子来解释抽象问题。②将习题和实验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将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成果和改进实验改造成实验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科学素养。③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链接,解决现实问题的化学。溢满生活气息的化学,才能让学生感到化学的价值,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
⑶加强解题小结,注意学法指导。良好的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注意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能力;对题目类型,解题步骤进行归纳小结,总结解题常用方法、解题的一般规律、应注意的事项、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并在掌握常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启发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一题多解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丰富解题经验,提高解题速度。
⑷加强解后评析,注重思路启迪,提高解题效率。习题解后的评析,不仅能及时清理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同时对训练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特殊的功效。方法可采用“一题多解”、“变题讨论”、“错例分析”等。通过评析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讲活,从而达到培养思维变通性、创造性,开拓学生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