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化学习题类型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要让每个题目都有代表性、典型性、示范性,并注意体现方法和规律,这样才能以“点”带“面”,才能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习题选择要“少而精”,要有一定的研究性,选择多变性的习题,学生获得某种知识、方法或能力后,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改变原题中的条件与问题,进行变式教学,或者一题多解、多解一题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理解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评的基本方法就是归类讲评,归类的标准很多:按考点归类,按能力要求归类,按解题思路方法归类,按高考题型归类等。讲评要做到忌无针对性,忌泛泛讲解抓不住重点,忌简单对答案分析不透彻,要点不清晰,忌就题论题,不归纳,不总结,不深化,忌讲完不针对训练。因此,讲评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归类讲评。对习题中出现的错题要进行归类,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2、重点讲评,针对讲评。习题中,讲重点,讲热点,讲双基应用的薄弱点,讲学生易错、易混点。具体到每个题上,应重点讲思路,讲方法,讲规律。3、变式讲评。注重变式训练,从多角度归纳中介解题思路、方法、规律。讲题要不止就题论题,更要借题发挥,讲此类题目的出题意图、思考方式、解题思路、规范作答。还要讲此类题目的深化变形,与同类型题目的联系等,使讲一题变为讲一类题,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体现学生的思考过程
习题讲评前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不要急于启发学生,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而提前启发学生反而达不到启发的目的,因为此时大多数学生还处在理解题意中,思维还没有到达分析解题阶段。有的教师把习题课作为讲题课,拿到一道题直接讲解,实际上是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完全是教师在牵引着学生的思维,实际上这种效果并不好,无法暴露学生的某些错误的思维,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这种方式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不利的。我们可以采取在让学生先思考,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组织语言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说出来,必要时上讲台在黑板上书写出来,由学生给学生讲。一方面,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知识储备,思维方式更为接近,可能有时个别学生的解题思路比我们老师的更能让学生容易理解接受。另一方面对于讲题学生来说,他通过思考,语言组织这些过程的实施,对题目的出题意图、解题方式会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加深了他自身对此类题目的掌握程度。如果学生本身这道题做错了,我们同样可以让他来讲,在讲解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这个时候我们再去启发引导效果会最好,这样才能精准有效的抓住学生的问题所在进行分析矫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强解题小结,注意学法指导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好成绩的必要条件。在练习和评析中注意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归纳能力,指导学生总结习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并使之系统化,同时对题目类型,解题步骤进行归纳小结,总结解题常用方法、解题的一般规律、应注意的事项、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并在掌握常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启发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一题多解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丰富学生的解题经验,提高解题速度。
以上是我对提高习题课教学有效性的一些看法,至于如何才能上好一堂习题课,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研究和探讨。总之,正确认识习题教学,运用科学的方法组织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巩固知识,培养解题技巧,提高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