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理解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你是如何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可以举例说明。
宏观辨识从宏观上观察现象,微观辨析是从实质上解读
例如电泳现象,宏观上学生看到氢氧化铁胶体界面的移动,实质上是电场作用下静电作用力
微观决定宏观,宏观反映微观。这个核心素养的本质,是让学生建立起宏观微观的辩证关系,是理解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的开始。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宏观特征)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即是氧化还原反应,发生价态变化的微观原因是发生了电子转移(微观本质)。学习的过程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对事物有更全面的认识,对以后遇到的问题学会分析“表观”,发现“本质”。
宏观是现象,微观是本质。比如在讲反应热时,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从直观的实验现象感受化学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接着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分析原来是微观的化学键发生了变化。
宏观辨识可以指的是反应产生的实验现象,微观探析指的是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如:在讲解电解池时,宏观上,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看到阳极阴极不同的实验现象,微观上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宏观可以通过试验现象分析,微观探析借助课件模拟,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微观是本质,宏观是外显,在讲盐类的水解就是很好的宏微结合,用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欲望
宏观现象的微观辨识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是科学思维的主要方法。
科学思维”是在化学学习中基于事实和逻辑进行的独立思考与判断,是对不同信息、观点和结论的质疑与批判,是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格;是从化学视角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思路和方法,是从宏观、微观、符号三者的结合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方式。
“科学思维”主要包括:在解决化学问题中所运用的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分类等科学方法,基于实验事实进行证据推理、构建模型并推测物质及其变化的能力,在解决与化学相关的复杂问题中形成的质疑、批判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认为画图是一种是宏观现象微观思维可视化的一种有效途径。
宏观 和微观是辩证统一的。
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设计原电池反应,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证明本质电子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