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理解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你是如何将其落实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的?可以举例说明。
变化是化学的核心,平衡是自然科学的稳定状态
变化观念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化学就是研究变化的,平衡思想是一种与量有关的思想,我感觉变化观念侧重于定性,而平衡思想侧重于定量。比如氯气与水的反应,有变化也有平衡,但是不同阶段的学生的认知是不一样的,高一学生知道溶于水的氯气有一部分会与水反应,而高二的学生就可以明确存在动态平衡,有反应限度。氯气有毒,但是用氯气对自来水杀菌消毒后的余氯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就是无害的,这也是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的统一,即化学反应不仅跟反应物的性质有关,还与反应物的量有关系。
化学研究的就是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的生成,并伴随能量的变化。同时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变化有一定的限度即该条件下的平衡状态,条件改变,平衡状态有可能发生变化并会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条件,在变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能够认识到化学变化是存在一定限度的,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控。如在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在实际生产中我们需要考虑如何使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所以我们要考虑反应的温度,压强,这就涉及到平衡的思想。
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是如何产生的?怎样让化学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这就需要我们明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规律,找到化学变化的条件,影响速率的因素,反应进行的限度,以及反应与能量的联系,进而调控化学变化为我们所用。这就涉及化学的核心素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变化与平衡的有机融合才能从多个维度分析变化,从而建立化学反应多个维度认识视角,从而形成条件控制的观念,从而用平衡视角动态分析化学变化
从化学反应的速率变化和化学平衡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化学观念与平衡思想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关键也是化学学习的必备理念。如:质量守恒定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量的守恒。
化学观念与平衡思想是化学核心素养实际上就是哲学上的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在运动中保持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就是矛盾相依相存,既绝对运动又相对静止的对立统一
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