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对学生进行核心思想的教育,就必须立足于化学学科本身,立足于化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紧扣核心素养的思想观念,在实践教学中注重知识与素养的结合。“说题”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启发他们的科学思维,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措施,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化学教学;核心素养;说题;策略方法
引言:化学学科属于理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能力要求较高。初中阶段学生只是在初三这一年内学习一些化学的基础知识,而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在化学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一些简单化学仪器的使用的基础之上,加强对一些理论性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要想使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更加高效,教师就需要兼顾学科知识的教学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此过程中要敢于打破以往陈旧的教学方式,并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出多样化、可行性较高的教学方式。学生“说题”,可以实现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变为“学”。通过这种体验式教学模式,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听明白但依然不会做的问题。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获得了能力,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真正让其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一、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一)时代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各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便需要其自身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高中教育中所指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分析理解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随着课程的改革,在高中化学中,着重强调对高中生核心素养的考察,增加对其综合能力考核.也就说,不仅需要考察高中生自身化学知识的学习情况,同时还需要考察他们的核心素养.
(二)提升高中生的化学课堂参与度,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保持冷静的态度与稳定的状态,让其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同时还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教学活动与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有机结合。说题教学模式可创新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形式,激发高中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课堂参与度. 进而在此基础上,可有效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说题就是利用学科术语口述探寻习题解答途径的思维过程以及所采用的学科思想和解题策略。学生说题是指学生经过认真、仔细、严谨的审题,以及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让其说清题意、挖掘条件、理顺思路、总结规律,并说出解题后的感想的过程。学生说题有多种模式,如课堂提问说题,习题课说题,考卷错题分析说题,组内说题等。
责任心不仅是一种心理品格,也是一种道德素质和能力要素。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曾这样说: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也明确提出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即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而学生说题,不管是哪一种模式,都需要学生在说题之前认真审题,查阅资料,请教老师或同学,规范说题步骤及语言表达。这个过程对学生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责任,如果想要讲的精彩,自己必须精心准备,而这正是一种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
现代教育背景下的化学试题不仅是化学学科知识的考查,也体现出化学核心素养的考查。所以,培养学生说题的过程其实也是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
(月考试题节选)已知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常温下用0.100 mol/LNaOH溶液分别滴定10.00 mL浓度均为0.100 mol/L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测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如图所示(忽略滴定过程中溶液混合后的体积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①②代表滴定曲线,代表滴定盐酸的曲线是______;
(2)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最小的是_____;
图像是试题的形象化语言,化学图像题对学生吸收整合图像信息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种形式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师】纵坐标是电导率,由题可知,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导电能力跟什么有关?导电能力强说明什么?
【生】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离子浓度大
【师】观察起点,能得出什么?
【生】①起始未加NaOH时离子浓度比②小,所以①是醋酸,②是盐酸
【师】分析a、b、c三点溶液中溶质分别是什么?
【生】a点为CH3COONa,b点为等物质的量的CH3COONa、NaOH混合溶液,c点为NaCl溶液。CH3COONa是强碱弱酸盐,发生水解,使水的电离平衡受到促进作用;强碱NaOH的存在对水的电离平衡起抑制作用;NaCl是强酸强碱盐,对水的电离平衡无影响,故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a点,最小的是b点。
通过说题,学生既巩固了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相关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吸收整合图像信息、变化观念、守恒思想及平衡思想的学科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提升人类理性的主要途径就是培育科学精神,它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科学精神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是独立思考,严谨规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而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这个过程中,学生很少有怀疑,也很少独立思考。当老师把讲题的权利交给了学生,学生没有了教师权威的压力,更容易积极主动思考,发散思维,多角度、辩证的分析问题,形成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最终,使学生成为真正具有科学精神的人。
结论:综上所述,新课改要求要充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探究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注重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伟丰. 核心素养观照下化学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策略[J]. 教学月刊·中学版( 教学参考) ,2019( 12) : 41 - 43.
[2]张贤金,吴新建,叶燕珠,等. 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实践[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 ( 04) : 54 - 58.
[3]郭志东.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师的科学素养[J].宁德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6( 03) : 24 -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