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优化。“说题”与“评题”是高中化学习题讲评教学中两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水平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引言:提问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得知识及师生有效交流的重要方式.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理解核心问题.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灵活提问,恰当提问,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一、课堂常见的问题
其实我们的高中化学课堂上总是有许多让听课老师认为无价值的问题,如:这个问题是不是?对不对?Fe2+和Fe3+哪个是最高价?等等。其实这些问题有的不是老师故意的,只是习惯了。顺口就说出来了。有的是老师太着急了,等不及学生思考。或者问了不知道怎么去引导学生怎么一步步地思考。也就不敢问学生有深度的问题。
高中课堂的提问方式对高中课堂的改变是有较为显著的效果的。其实我们高中教师以前之所以给学生用题海战术,课堂效率低下也是重要原因。因为课堂上不能有效的解决学生的问题,学生是被动的学习。所以只能用题海战术去不停地占用学生的时间。自从开展此课题以来,课题组四位老师开始注重课堂上提问方式的改进,在备课中更加注重利用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慢慢构建知识体系。课堂效率有较大的提高。
二、如何开展更有效的提问
(一)选择适合的难度
学生们的学习程度是不同的,但是对于接受新知识来说,他们往往更愿意接受简单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从简单入手,逐步深入,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全部的知识内容。那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选择的问题也应该是有比较适合的难度,应该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不断的引导学生们更深入的探讨,如果一开始就直接抛给学生们较难的问题,那么学生往往会答不上来,这样也会降低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阻碍他们的思维开拓。所以教师应选择合适的难度来进行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们的思维,提升他们的逻辑性和创新能力。
(二)要更加有针对性
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应该更具有针对性,不应该泛泛而谈,提出一些空洞的问题,应该让学生们理解教师提出问题的中心所在,进而才能更好的回答,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和学生们自己内心想法的回答,也能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例如在学习钠的金属性质这一知识环节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思考钠与水的反映现象,通过对方程式的书写,让学生们猜测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学生们先写出方程式,可以发现会生成氢气,有气体生成则会有气泡产生,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们对实验内容有更详细的了解。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之后,教师也可以进一步进行举一反三,对学生们进行这样的提问,钠与水能够反应,那么钠与酸的反应现象又是如何,和水反应的现象有何相似和不同之处。通过更有针对性、更引申的提问,也能让学生们丰富自己的想象力,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面向全体学生,增加讨论问题
许多老师在提问,约会后提问,对学生人数的提问或对订单的提问时,往往不注意细节。这似乎很正常,但是许多学生减少了参与意识,不想积极思考。在提问时,教师应与所有学生见面,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后,教师应让学生在分配学生回答之前仔细考虑。这样可以防止学生觉得无聊。在提问时,老师不仅要问举手的学生,而且要问不乱举手的学生,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被问到。这样,学生将不会分散注意力,他们的注意力将集中在思考问题上。
应该注意的是,高中生有很强的自信心,教师应避免纪律问题,以免损害学生的自信心,影响他们的学习信心。每个学生都希望被认可并给予特别关注,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进行动机评估,以激发学生的动机并激发他们对探索的兴趣。
高中化学知识具有逻辑性、抽象性,有时依赖学生的个人知识储备难以完整地解决问题.而经过小组成员的讨论,则可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调动学生的认知储备.在小组讨论时,也会存在个别学生注意力分散的情况.针对个别自我约束力差、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教师要合理引导,加强对课堂的掌控,这样才能使讨论变得更有实效.
例如:[问题一] 在酸性或碱性的盐溶液中,c(H+)≠c(OH-)是如何产生的?
1.写出下列溶液中存在的所有电离方程式:
甲组:NaCl ,NH4Cl 乙组:Na2SO4 ,CH3COONa
2.电解质溶液可以看成相应溶质溶于纯水中,请运用平衡移动的原理解释盐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
甲组:运用平衡移动的原理解释NH4Cl溶液呈酸性的原因
乙组:运用平衡移动的原理解释CH3COONa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 问题二] 根据以上的讨论过程,能不能总结出盐类水解的定义和实质?
[ 问题三] 哪些类型的盐在水溶液中能够发生盐类水解?
[反思]
以整个上课的实际情况来看,三个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学生掌握得比较好,思维也比较的流畅。对于“盐类水解的实质是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这一关键难点来说,效果还是令我满意的。因为在其中的教学中我还有意的引导学生思考,在HCl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是怎样的情况,和NH4Cl溶液做比较就会让学生在第一次接触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印象深刻。对这个常见考点的突破是很有帮助的。
但也正因为太注重平衡本质的突破,造成本节课的不足: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引入略显粗糙,方程式的书写训练不足;水解的规律出现的有点突兀,缺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后面的两个问题的设计有缺陷,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去思考。如果我加以改进,从“学生掌握了盐类水解的本质后最需要什么样的问题来引导继续思考”的角度出发。根据盐类水解的本质,能否引导学生总结出盐类水解方程式书写方法和技巧。这样的改进应该会更有效果。
(四)在提问的过程中,应更加的新颖、有吸引性
在化学课堂中增加有效性提问这一环节本身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不断的让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那么在提问的过程中也应该更加的新颖生动,这样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才能调动课堂的氛围,如果提问过程较为死板,那么和以往的传统教学也没有什么不同。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引入问题,通过讲解和化学相关的有趣故事,最后结合故事的内容向学生们抛出问题,这样学生们很容易被故事吸引他们,全神贯注的听进去,也对知识有了初步的理解,那么在遇到问题时,也会因为兴趣的吸引而积极的思考,另外通过刚才的内容,也能更快速的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样的环节,才能够真正的让课堂氛围更加的活跃,才能不断的吸引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让他们自主的进行学习,进一步的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结论: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将问题与生活联系,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要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还要为学生留有充足思考的时间,运用恰当的理答方式,使学生的答案更完整、更深入.
参考文献:
[1]赵华.中学化学课堂提问分类研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0(11).
[2]杨玉琴,王祖浩.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系统研究[J].化学教育,2011(12).
[3]程亮斌.高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反思[J].新课程(上).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