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学习 超越自我
前段时间,班里学生的化学成绩一直不是太理想,而且同学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也不高,这是以前从没出现过的现象。我意识到是我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出现了问题。作为班主任,有时只顾忙于学生的管理工作,而忽略了自己专业课的教学方法的提升和教学观念的转变,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升。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成绩很快提升上去,我必须要学习,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充实自己。所以怀着一颗求知的心,我积极加入了杨锐老师的化学名师工作室和石巧真化学名师工作室,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收获颇多,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无论是在教育思想还是教育方法方面,我都需要进一步的反思和改变,我要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新的教学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在教学过程中有较大的突破。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我有时还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只关注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训练,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理解器,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一些化学实验现象也是通过我的口述,而不是给学生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班里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明白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通过在名师工作室的学习,我意识到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课堂上不应该是教师满堂灌,而应该提倡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采取“讨论”方法解决。解决问题时用“讨论法”,能够展示思维过程,给学生启迪。教师先作示范,小步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包括遇到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为什么要选取这样的方法,尽可能让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也可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思维过程,然后大家讨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始终持续高涨的兴趣和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跃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构成用心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时还是运用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方法。作为班主任,有时可能忙于班级管理工作,而忽略了课堂上充分的准备工作,课堂上就会出现照着课本念的现象。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认真备课的重要性,如果准备充分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特别是实验课。我们知道实验是一个十分好的教学手段,能够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潜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善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取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但是其能够增加教学资料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学法指导的反思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应对深度和广度都已加强的高中化学,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要想学好是不容易的。要个性引导学生处理好“理解”与“记忆”的关系。先理解后记忆是正确的。但是有的知识点暂时不理解也要先记住,如果既不理解也不记住,等于没有学,知识就出现了断层。化学的学习,其实是一个“先死后活”、“死去活来”的过程。机械记忆还是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透过讲解,帮忙学生理解和记忆。化学其实就是对各种试验现象的纪录和分析,学好化学务必记住一些基本知识,才能谈得上理解后面的知识,才具备了问问题和与人讨论的资本。
2、作业布置的反思
我们学校是以人民教育版为新课程版本。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科学视野”、“思考与交流”、“学与问”,这些书本内容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们还要详细讲解。以后还要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也要认真挑选,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课后习题或试卷也要自己精心设计,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3、公开课的反思
经过听了其他优秀老师的公开课,知道以后自己的公开课怎样去精心安排了,公开课力求求真务实,坚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取适宜教法,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化学教学中要求反思的层面是很多的,我应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加强对教学情节的回顾、反思和分析,总结教学得失,改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