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池》授课反思
wangsai发起了2020-03-02
0
回复
19
浏览

《电解池》授课反思

    2019年10月30日上午,杨锐名师工作室和石巧真名师工作室在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举行了一次同课异构活动,授课内容是《电解池》。而我作为其中一名授课老师,首先要感谢工作室为我提供了这样一次锻炼的机会,也要感谢我在备课中为我出谋划策,提出宝贵意见的同事,尤其是杨锐校长,刘艳老师,邱慧华老师,刘小娜老师。

《电解池》是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与前面学习的原电池紧密相连,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延伸应用,同时又与物理学科中的电学、能量的转换密切相关。而且,电解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工农业生产、科技等领域用途很广。但本节课是一节理论课,理论性很强,难度有点大,和前面学习的原电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何能够让学生利用前面原电池的知识来接受本节课,又如何让学生在学完本节课后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都需要精心的设计。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我查看了很多PPT,翻阅了《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看了人教版,鲁科版,苏教版的教材,还观看了大量的视频。最终确定本节课的设计思路:以化学史为一条线,贯穿本节课的始末。从科学史话(英国化学家戴维对电解水的思考)开始本节课,之后按照电解氯化铜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引出电解原理)——根据产物提出问题、归纳放电顺序——回顾科学史话,解决问题——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思路设计本节课。我觉得这样的设计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课的亮点有:1、化学史的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化学史提出问题,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解决问题,首尾相应。2、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设计问题,让学生书写电解氯化钠溶液的电极反应式。选用电解氯化钠溶液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氯化钠溶液较为熟悉,这样学生在书写过程中更容易接受;二是可以为后面要学习的《电解的应用》做铺垫。3、在介绍电解的应用时选择的图片也都是接近生活的,如故宫的大门。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神圣的故宫大门也和化学密切相关,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价值。当然这些都是我们学校的老师集思广益的结果。

本节课我存在的缺点有:1、没有演示实验,而是让学生观看视频,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吸引力。2、语言不太规范,提出的问题略显笼统,学生并不能领会到我提问的意图;3、节奏感不强,应该有明显的停顿,应该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整理思路;4、在分析电解氯化铜实验时,只关注了产物,并未注重溶液本身存在哪些离子,缺乏引导。这点应该向鄢陵一高的张纪香老师学习。

每一次上课,都是一次历练。每次都有很大的收获,有思路的设计,习题的选取,图片的选取,引言、过渡语、结束语的运用,板书的设计等等。我会把在这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去,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更大的提升。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