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教学设计
示范区实验学校小学部 柴志娟
教学目标:
2、初步了解“词”的特点,感受词的节奏美。
2、品味诗句,通过想象,感受江南春景之美,体会诗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词意,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品味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诗句,找学生朗读,说说这些诗句的共同点。
2、欣赏江南图片,感受江南的美。
3、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但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板书课题:忆江南。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词,初读诗词,感受词的特点
1、初读诗词,了解诗人白居易。
2、说一说这首诗与以前学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了解词与词牌名。
3、再读诗词,读准字音,读好停顿,感受词的节奏美。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4、指名读,多种形式朗读。指导朗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和“能不忆江南?”。
三.、品读词句,感受风景美
1、“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2、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忆景)
(1)“日出江花红胜火”说说自己的理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春来江水绿如蓝”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仿佛了什么)
(3)欣赏体会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男女生合作读。
3、如此美景,作者是听别人说的呢?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旧曾谙”。
4、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难怪诗人要由衷的赞叹“江南好”。读着“江南好”三个字,我们还会情不自禁想起哪些关于写江南的诗句来呢?说不完的江南美景,诵不完的江南诗词,但是白居易却只用了三个字道尽了江南好。
5、知道朗读第一句,学生齐读。
四、感悟景中深情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忆人)
介绍资料:
诗人白居易曾经在江南做官数十年,他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很多的好事。他带领百姓筑起了一道美丽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留下了200首杰出的诗篇,结交了许许多多的好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刺史一职,在他离开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都舍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
离别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离开杭州之后,白居易又在苏州做过几年官,晚年居住洛阳。公元838年,离开杭州整整13年的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在洛阳香山脚下,深情地遥望江南。他多想重回杭州啊!但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终未如愿。他只能将一腔的思念,托付于《忆江南》。直到死去,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
3、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
4、小结:只有了解了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才能对古诗词有更深入的理解。
5、有感情地朗读诗词。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6、学生齐背全词。
五、课外拓展
1、诗人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但这一句“能不忆江南?”却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便又写下了另外两首。
2、课件出示另外两首词,朗读感悟。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板书设计: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能不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