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共同寻找美丽绚烂的人生
liuxiaohau2发起了2020-04-09
1
回复
32
浏览

今天我有幸听到了天津徐长青老师的讲座——《简约教学基本策略与靶向和另一位专家的讲座《跳出记忆应用误区,把握知识本质联系,促进深度学习实现》,他们的精彩演讲,我感触和收获挺多的,也引起了我的很多思考。

引领高阶思维,引动深度学习。徐老师的讲座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他提出“三不讲”, 即学生会的教师不讲,这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而言的;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这里强调的是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权;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突出的是以人为本。对呀!简约教学,我们天天说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但是在实际的课堂中,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你明白了吗?低年级的学生会大声的齐答明白了。而实际的课堂中高年级的孩子答案虽然是一样的,但回答声音的人数缺少了很多,这就让我们想到了这样的一个实际问题,孩子大了,却不爱回答问题了!我们来反思一下:为什么孩子越大,怎么就越不爱回答问题了?因为孩子大了,思考能力也就越来越强了,我想站在我们成人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不明白的是不会机械性的回答的。而学生他们,特别是面对还有别的听课老师时,他们不明白时,也就不想回答明白了,但也不想让老师尴尬,就会想,难道要回答不明白吗?什么是课堂?是不是学生产生知识的建构,从而达到运用,孩子们经历了什么,了解了什么...... 这不正是一种质朴、真实、自然、以人为本的学习吗? 

 作为老师要把孩子伪装的面具给撕开,很多问题站在成人的视角是熟悉的,而对于孩子来说是陌生的。简约教学追求的是朴素灵动、反璞归真,以真实的呈现突出核心目标。徐长青老师所提出的简约教学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简约思想,“化繁为简”、“博观而约取,厚积薄发”,这一理论的追溯,恰恰体现了简约教学的正本清源、返璞归真的实践特征。在思考和梳理的过程中,一个崭新的理念在我的脑海形成:“数学课堂迫切需要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就是走向简约教学。

跳出记忆应用误区,把握知识本质联系,促进深度学习实现。生活中老师有时会说,我都讲了好几遍了你怎么还不会?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视角,把陌生的转化成熟悉的。例如在计算物体的表面积时,从成人的视角来计算,会计算鱼缸的五个面的面积。鱼缸的表面一般是有5个面。但是从孩子的视角,他们观察到的鱼缸有的不是5个面的,这就是生活中难免会出现的个例。此时难道我们要对学生说这只是你看到的特殊情况,计算出鱼缸的5个面的面积就行了吗?

低阶思维与深度思维是存在着很大不同的。正如一道应用题,只看到提供的条件与由条件与条件之间的联系而引发的问题。你会用这个口诀让学生背质数吗?口诀虽然可以看做有韵律的诗歌,但是与质数没有实质性的联系,不如亲自去探索其中的规律。书上出现了百位顺序表,一个孩子把每个数都验证了一下。知道了那些数是质数。另一个学生采取了有序的思考,先把2的倍数划去,但2除外。这就自然而然的引出了问题:划到几的倍数就可以了?在100以内想到7的倍数就可以了,为什么?这就和有关倍数的知识就联系到一起了。这就促进了学生的有序思考,还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让孩子通过观察与“玩”百数表,避免孩子的死记硬背。

操作时形式,思考是目的,让孩子们有机会去做,去思考,去交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致力于教育教学的探究,给学生一个喜欢的课堂,给学生一个发展的课堂,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与孩子们面对面,共同寻找美丽绚烂的人生!

 

所有回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