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路小学 姜晓芳
2020年3月12日,市教研室和区教研室统一部署,安排全体数学老师参加《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线上专题教研活动。经过下午三个小时的努力学习,收获颇多。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数的认识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也通过观看大师们的课例,让我进一步感受他们对这部分内容的把控。这次远程研修让我有幸与专家和各地的数学精英们交流,应对每次探讨的主题,大家畅所欲言,各杼已见,浓浓的学习氛围不言而露,尽管不曾谋面,但远程研修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质,和业务综合潜力,对于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用心的促进作用。此刻就把我个人网络研修学习活动主要收获总结如下:
二、用心研修,深刻感悟
通过这次研修学习,学了不少知识,为我营造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天地,使我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我觉得在理论的构成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在培训中有超多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经验,深入浅出的阐明了理论,透过与专家,学员的在线互动交流,专家的真知灼见与精辟见解,以及同行的精彩点评,交流与感悟也让我意想不到的收获,专家的讲座,每一专题的各个观点及案例,很好地解决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感到束手无策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借鉴和启迪。对自己以前的教学有了一次彻底的反思。小学数学研修总结。培训中,我还阅读了超多的先进材料和记录了一些先进的理论与方法,并把这些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培训学习不但学有所获,更重要的是必须要做到有所用。
二、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透过研修学习,我认为要想驾驭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师不仅仅要具备高尚的师德,还要有渊博的学识,这是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要以这次远程研修培训为契机,继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利用各种形式广泛收集课程资源信息,认真向课程专家团队和同行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专业潜力和业务素质,以胜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建立整数数概念要依托具体情境、利用操作、采用多种模型表征等多种形式。其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用操作帮助学生具体感知的做法以实施中我们经常应用,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几位老师谈到在数的认识过程中,注意运用计数器、迪纳斯方块图,数线、数位顺序等多种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的概念。在学生建立起数的概念之后,要逐渐让学生脱离“拐杖”,把现实的事物抽象成“数”,而不是总停留在低层次的思维水平上。因此,在谈到建立整数概念时,吴老师提出要“把握核心概念,重视数位和位置值的理解”。“要重视10概念的建立、重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的使用”。这些做法都能有效地帮助理解数的意义,使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感的目的。此外,还要借助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
二、在建立分数的概念时,讲座里谈到:要加强对分数丰富意义的理解,利用多种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还要把握好每个阶段完成的任务。吴老师说,要了解分数意义的多重多元性,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应关注以下两个主线和四个层面:“两个主线”分别是“比的线索”和“数的线索”,“四个层面”是指“比率”、“度量”、“运作”和“商”。这四个维度没有先后之分,主次之别,它们对学生多角度认识分数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分数意义的学习,决不是一两次教学所能全部承载和实现的,需要通过系列设计,逐步渗透、多维度建立,将教材中的“显性”和“隐性”结合起来。教学时要分五个阶段:一是认识平均分;二是初步认识分数,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认识,感受分数;三是在分数意义和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中,重点使学生发展对于分数理解的比率、度量的维度;四是在分数与除法关系的教学中,重点使学生发展对于分数理解的运作、商的;五是在分数的运算及解决问题的教学中,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对于分数意义理解的多个维度。对于这五个阶段,要把握好每一阶段要完成的任务。这五个阶段在完成对分数意义丰富认识方面各有侧重,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帮助学生实现对分数意义理解的不断发展和整体建构。此外,在教学时要利用多种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比如:可以采用面积模型、集合模型、数线模型等。
三、关于建立小数数概念要注意的问题,几位老师谈到了几种做法,包括:利用知识迁移来建立小数概念,沟通整数、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小数认识的两个阶段教学。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作为一线教师,在进行数的概念教学时,一定把抓住数概念的本质,明确教学的目标。一是要通过数的概念教学使学生形成数感,可以借助直观的事物,要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二是在概念的形成阶段,要采取多种形式,便于学生理解;三是要让学生逐渐认识数的抽象表示,逐步建立数概念。四是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理解数概念。五是我们要能过数概念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想、建模思想。
通过本次远程研修学习,我得到的不仅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它将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透过研修的平台,利用网络资源,不断的学习,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努力实践,争取使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有较快提高,努力适应二十一世纪对学习型创新人才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