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规教学中,你是如何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
数据分析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通过数据分析,学生从中提取相关信息,根据不同的背景,选择不同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比如,我们还可以出示一幅“某商场一年四季衬衫和羽绒服销售情况统计图”统计图上分别罗列了衣服的销售情况和月份,只是没有表明具体是哪种衣服,然后让学生完成作业,根据销售情况说说随着季节的变化两种衣服的销售情况有何变化,那种衣服在什么季节销售最为火爆,很多学生会冒然答题,不联系生活实际,这样很有可能全军覆没。这时需要学生积极动脑,联系实际得出,衬衫的销售夏季是旺季,冬是淡季;而羽绒服则正好相反!从而轻松判断出事那种衣服!
如今社会,正处在一个大数据时代,数据遍布在生活的各个角落,有一定数据分析意识人,在生活将能运筹帷幄。所以对于数据的分析、收集及处理的培养,有助于决策的准确性,实现数据的准确传输与表达。课标中指出“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教学重点是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难点在于如何创设恰当的活动,体现随机性以及数据获得、分析、处理进而作出决策的全过程。”因此,对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很重要,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课堂是灵动的,多些别有深意的活动,让学生对数据产生情,也就是说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收集数据、获取数据信息。在学生的学习中,体验中,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效,培养出数据分析观念。
1、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全过程,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也就是说分析数据能帮助我们做什么。 2、常见的教学中,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都是教师布置的“任务”,只要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即可,而没有问一问为什么要做这些。 3、让学生学会分类,分类是整理数据的开始,但孩子们调查了一大堆数据后,看起来很杂乱,很自然的想法是把他们分类整理。让孩子们产生分类整理的想法,讨论分类方法,经历分类过程对学生统计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 4、励学生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注重学生从统计图表的数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数据分析观念是数学课程的目标点之一,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
5、设计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到需要收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