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农夫种地那样教书
zhangmengli发起了2019-12-19
1
回复
30
浏览

像农夫种地那样教书

         ——《我就是数学》读后感

                    许昌市建设路小学 张梦丽

用了一周的时间拜读了华应龙老师的《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随笔》,处处是感动,感动着收获着。

《我就是数学》全书共分六部分:即“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听课随想”、“评课心语”和“生活感悟”。其中,既有华老师的教,也有他对别人执教的课的评价,既有日常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一些为师的感悟。读完全书,我感觉仿佛每个章节的背后都蕴藏了无穷的玄妙,让人怀着更为真切的敬畏之心,希望走近作者、走进课堂。

“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这是华老师的真切感悟。农民种的庄稼长得不好,从来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土是不是松得适宜,肥是不是施得及时,有没有及时浇水和除虫。因为他知道庄稼始终是无辜的。我们应像农民那样,经常追问自己:学生上课为什么不专心,作业为何总是出错……多么朴实而又感人的心声!华老师一直用农民种地的精神鞭策自己,用积极的偷懒敞亮教学生活。他让我们在熟悉的课堂里看到了另类的风景。

“脑袋磕破后的笑声”,一个数学老师遇到脑袋磕破后,如何化尴尬的事件为有趣的教学资源。而“思维决定视野”一文,作者向我们诠释了《角的度量》新课导入的来龙去脉,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作者竟几次三番修改,冥思苦想求证,不凡的经历,让我们了解到一个特级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孜孜以求,这正印证了爱因斯坦的那句话:“你能不能观察到眼前的现象,不仅仅取决于你的肉眼,还要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思维,思维决定你到底能观察到什么。”

作者在执教《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学生会发出“华老师,你误导”的课堂感言,如果没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怎敢如此“放肆”?……透过这些课例,不难发现,好课就是一芬芳、幽远的茶。每一节成功的数学课,作者花费了多少精力,浸润了多少心血!

课堂上,面对学生回答提问、习题演算、解决问题的出错,很多教师总是责问学生,甚至批评学生,作者却说要“善待差错”“感谢差错”。他告诉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出现的问题,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要冷静地分析、恰当地评价、灵活地纠正。华老师对于差错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保护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还把“阳光心态”传染给了我们,相信“课堂因融错而精彩!”会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认同。

即便“擦黑板”这样的小事,作者也有另类的解读——可以帮助教师快速“温课”,显示了对学生的尊重,同时显现出教师的一种精神,一种气势,它理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可惜,很多教师平时没有修炼这样的人生课。课堂上仅仅传授了知识,忽视了教学生如何做人……学习这些案例,我感觉也在自行修炼。

腹有诗书气自华,老师虽然专攻数学,随笔却能引经据典,苏格拉底,海明威,老子,朱光潜等等,古今中外均有涉猎,实在让人敬仰。这也造就了华老师的课堂魅力和个人魅力。正如华老师所说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偷懒,教师是一个幸福的职业,不过做教师确确实实是累并幸福着。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教育心理学》、《学与教的原理》、《全国特级教师经验谈》、《人民教育》、《小学数学教师》、《江苏教育》、《小学青年教师》、《读者等等,所以华老师爱读书的好习惯特别值得我学习

人师,教育人的追求!再次回荡在耳际。

所有回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