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创新
kongaiyu发起了2019-07-25
0
回复
25
浏览

传承    创新

建安区实验中学 孔爱禹

出场:唱《硕鼠》(用两只老虎的调子唱)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许昌市建安区实验中学的孔爱禹。我不是教音乐的,我是一名语文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传承   创新》这个话题。

故事:刚才我唱的这几句诗歌是我在去前年到山西游玩时,听到当地有几个七八岁模样的孩子在一块儿玩时,她们边玩边唱的。我当时很惊奇,这曲子是《两只老虎》,但唱的内容却是《硕鼠》,我就走过去,蹲下身子问这些小朋友:“小朋友,你明白歌的意思吗?”。孩子说:“不明白。”,“那你们怎么会唱呢?”我问。孩子说:“我们是听别人这么唱,很有趣,唱了两遍,就记住了。”

当时我就想,《魏风.硕鼠》是《诗经》中的诗歌,记得我上学时,老师让我们背,可不好记了,没想到这些孩子竟然这样唱出来了,在玩儿中就这么快记住了,我当时脑中忽然闪现出一个念头:我们课本上那些难记的诗啊词啊,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让孩子们唱出来?回来后,我大量查阅资料,发现早在1910年李叔同先生就发明了用人们熟悉的曲调配上诗词唱的这种方法。他那首脍炙人口的《送别》,大家都耳熟能详吧,(唱)就是他用美国奥德威的曲调自己填词而成,朗朗上口传唱至今。

相信《我是先生》这个栏目大家不陌生吧,其中有一期介绍了西南大学李达武教授,她也是用这种方法教古诗词的,我就自己尝试着也用这种方法教古诗词。记得当时,我们正在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刚开始我用了几首曲子与这首诗相配,感觉都不太好。有一天下课,我听到学生在唱《小白船》这首歌,旋律优美,意境也和《山居秋暝》相似。我想:何不让学生用《小白船》的曲调唱《山居秋暝》呢?于是我和学生们就用这种方法把这首诗唱出来了,孩子们兴致勃勃。他们课前十分钟唱,下课哼唱,放学路队也唱,学生们很快就学会这首古诗了,连我们班背书困难的陈楷萱同学很快就会背了,同学们对古诗词的学习更感兴趣了。这个尝试让我很兴奋,也引发了我的深思,小学阶段必背的古诗词有70首,中学阶段有80首,怎么样才能让学生长时间有效的记忆这些古诗词呢?古诗词语歌曲怎样搭配?这需要去实践去论证,我向学校讲了我的想法,学校肯定了我的做法并大力支持,于去年十月份邀请李达武教授来我校讲课,为我们指导,借此机会,我主动向她请教,收获颇丰,原来用这种方法教古诗词不是随便用一首曲子就可以用的,它是有搭配原则的。

1、情调、情绪一致。2、节奏一致

举例:喜调配喜诗。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这首诗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祖国重归统一的极度的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要用喜悦的曲子,所以就用《新年好》唱。(学生自己唱)

大家试试颠沛流离的悲情诗。杜甫《登岳阳楼》,这首诗是杜甫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用《兰花草》唱。(老师领唱)

积极进取的:王之涣《登鹳雀楼》,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胸襟抱负,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用《踏浪》唱。还可以用《青春舞曲》唱。<加速度>

太阳下山,明朝还会爬上来。

花儿谢了,明天还会一样的开。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抓紧时间,好好学习,不懈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多愉快!

师:孩子们,你们敢不敢挑战自己?你们试着给李白的《望天门山》这首诗配一首熟悉的曲子。

互动:家长朋友们,孩子们,这样学习古诗词是不是更有趣呢?谈谈你们的收获吧!

生:用吟唱的形式,我记古诗词记得更牢了。

生:我们学习古诗词更有兴趣了。

生:这样学古诗词很容易。

家长:老师,怎样用这种方法让孩子们学更多的古诗词呢?

师:为了让孩子们用这种方法记忆更多的古诗词,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和音乐老师结合,精心挑选了80首著名的古诗词,并配上曲调,编成了《古诗词吟唱》这本书作为我们的校本教材,利用音乐课,广泛传唱。

总结:是啊,古诗词这个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能在我们这代孩子身上得以传承,并且进行创新,这是作为一名老师最值得骄傲的事,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的东西是不能丢的。

过渡: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在课堂上传承,在课下,孩子们玩的游戏中也可以传承。

故事:在一个寒冬的课间里,我看到了我们班的几个男生在走廊里拍卡片,没带手套,手都冻肿了,还乐此不疲,当我看到那冻得像胡萝卜的小手时,非常心疼。我想:现在的孩子真是缺少乐趣,虽然科技发达了,他们虽然有手机、ipead,但他们只会玩嘛些无聊的游戏。再想想我们小时候,虽然没有这些高科技,但我们的课外生活丰富多彩,下课或放学后我们会玩跳房子、叼鸡、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游戏,可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提高了,但是精神生活太匮乏了,那些网络游戏充满了血腥暴力,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我想:如果教孩子们玩那些传统的游戏,不知道学生对传统游戏是否感兴趣?于是我走到他们跟前说:“别玩这些了,趴在地上多脏,看这小手冻得!我教你们玩游戏好吗?”他们欢呼雀跃说:“老师,干脆叫上我们班的所有学生都下去玩吧!”我同意了,孩子们高呼:“老师万岁!”到了操场,我向同学们介绍了几种游戏,并告诉他们游戏规则,他们就分组玩起了游戏。

这是他们活动时留下来的美好瞬间。(出示课件)

令我意外的是:康艳爽她们几个玩丢手绢,还来了个创新,他们觉得老唱这首歌没意思,为了增加难度,他们把《丢手绢》的儿歌改念诵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念诵完毕后,都手绢的孩子需丢出手绢,被丢者开始追逐丢者,规则与之前相同,看看我们的孩子多有才,能将传统游戏与平日的经典背诵相结合,孩子们在游戏中又收获许多。

课外活动结束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游戏的乐趣之中。

师:现场的孩子们,听我介绍了这么多的有趣的传统游戏,你们是不是也跃跃欲试,想来玩一玩?请六名同学到台上来我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师:游戏玩完了,谁能告诉我你的感受?

生:

生:

生:

 

互动:在座的家长朋友,我们小时候玩过很多传统游戏,你们还知道那些有趣的传统游戏?

家长:我小时玩过藏老猫。

家长:我小时玩过打鼻子眼儿。

家长:我小时玩过星星过月。

家长:我小时玩过挤肉墩儿。

家长:我小时玩过打尔。

家长:我小时玩过摔盆盆窝。

总结:传统游戏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又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美好回忆。也让我们领略到了传统游戏的魅力以及创新的乐趣。

过渡:

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说:“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学校决定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为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

今年学校又把孩子们不了解的国粹——戏曲文化引进校园,梨园艺术润学子。我们开展了戏曲(图片)进校园活动。这些是活动的剪影。在观看这些节目时,我看到孩子们情不自禁比划兰花指、小云手、亮相等戏曲动作时,看着孩子们学的有模有样,有板有眼,当时我想:如果把戏曲动作和广播操结合会怎样呢?这个想法得到学校的认可和大力支持。,我组织音乐老师和体育老师商讨、制定方案、外出学习,最后创编了戏曲广播操。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戏曲动作比较难学,孩子们有时会打退堂鼓,我和我们的老师就不断的鼓励他们,经过一个月的学习训练,孩子们已经做得像模像样了,今年的运动会上,孩子们展示了戏曲广播操,受到区教体局的赞扬,孩子们很开心。(出示课件)这是运动会上学生们留下的倩影。看,戏曲广播操让学生们在飒爽的招式中锻炼了身体,学习了戏曲知识,进一步领略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的传承着传统文化。

总结:习总书记说:“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地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者,我们任重而道远,更觉得责任重大。但我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面对着一张张稚嫩的脸庞,面对着青年教师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彷徨,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帮他们走出困境,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学校让我牵头成立了名师工作室。我把自己多年来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想法做法与他们交流分享,并且帮助他们迅速成长。希望在我们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许昌市建安区实验中学得到更好的传承、创新。听完我的分享,你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有什们想法、看法,我们共同交流一下。

家长1:老师,我们学校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方面,除了您刚才分享的,还有其它做法吗?

(答)我们学校以活动促发展,开展了很多活动。经典诵读就是其中的一方面。我们学校把背诵经典作为我们的教学常态,每个年级都有背诵的经典篇目。一年级《弟子规》二年级《三字经》三四年级《大学》五六年级《论语》七年级《道德经》八年级《中庸》九年级《孝经》。我们每年都参加市里举办的经典诵读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出示课件)这几张是我们参加比赛的剪影。

家长2:孔老师,您是一位语文老师,您在阅读教学方面是怎么做的?

答:学校每年都开展读书节活动,每天有半个小时的亲子阅读;每天早上二十分钟的美文欣赏。小学三到六年级周四下午开设阅读课,初中部每周一下午的阅读课;学校开辟了廊道书吧,每个教室都有图书角。学期结束后对读书多的、认真读书的学生进行奖励。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