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入门“阶梯式推进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许昌市建安区实验中学 崔利敏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世界大舞台的开放,中文也好,英语也罢,作为工作需要表情达意和人际交往必不可少的言语恰当表达,越来越成为生活之必须。而小学阶段的基础作文教学便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生活而作文”,为“更好做人而作文”便成了作文追求的目标。但现实生活中教师的迷惑、畏教和学生旳畏写,都让作文教学面临着极大的考验。教小学生走进习作,不能一口吃个胖子,要依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正确衡量孩子们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充分理解学生的习作障碍,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循序渐进的稳步推进,从而自然而然的学会作文。
一、习作训练尝试“阶梯式推进”框架构想
1.阅读积累激发兴趣,奠定写作基础。
“八月里的黄瓜棚-空有架子”。老师教写作技巧和方法便是架子、结构,而具体的内容和语言则需要学生填充。没有语言基础,学生虽知要写什么却苦于无话可说,不知怎么表达怎么写,阅读积累便帮学生充实完善语言库存。阅读和写作历来是相辅相成的,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才能积累丰富多彩的词汇。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的问题,也只能在阅读中获得感性认识,然后通过长期积累逐渐形成。
2.口头表达训练,提高语言能力。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语言学习的最好时期。过去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常常重视书面表达能力,而忽略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训练和提高,背离了学写文章的初衷和其社会交际功能,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必须予以重视和提高,“能说就能写”,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其书面表达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写好作文自然不在话下。在研究中的具体操作为:与阅读积累对应配合,一周一个小话题,每天课前5分钟小训练,教师随时引导完善;课下阅读感兴趣故事,与同学分享,好的推荐班级讲;课堂即兴训练;单元口语交际等多种形式进行。
3.片段写作构建骨架,架好桥梁。
进行片段训练的主导思想是:从局部着眼,培养学生的“眼力”和“手力”,让他们自己的笔随时写“眼所见”“耳所闻”,从一点着眼,从小处着手,逐步提高,过渡到构思作文,得心应手。训练类型共有三种:
(1)从课文中挖掘训练素材。仿写:教师在授课时,可抓住课文中某个细节或片断,结合作文要求加以分析,布置仿写。
(2)描述性训练。就是选择景物的一个方面,撷取生活海洋中的一个小浪花,截取生活的一个进行叙述描绘。
(3)说明性训练:就学生喜欢感兴趣的具体事物作介绍。
(4)评议性训练:就一件事、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部影视片简单的谈点个人看法,不求多、不求全,谈清楚某方面的感受或体会即可。
作文片断训练耗时少,短者十来分钟,最长也只用一节课的时间。而师生间的反馈却快而多,可当堂评改,灵活性大,训练机会多。因此,这种训练方法方便易行。
4.体验创设情境,提纲引领走进完整写作。
在课堂内科学有效地创设一种情境,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交流,丰富表象。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指导学生写作方法,把作文教学与语言表达、思维发展、性情陶冶等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写出有个性的作文。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学生兴趣,提供想象、联想和猜想的空间,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观察和写作。在具体情境呈现中,教师引导并列出提纲指点带动完成写作。
5.水到渠成,学会写作。
通过前面环节的准备和过渡,学生已基本领会掌握写作方法,这时就可以慢慢放手,减少指导,让其逐渐自由习作了。
二、激趣,“阶梯式作文推进”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阅读积累、口头表达、片段训练,还是整篇习作,每一步都需要教师精心费心设计、引导,真正激发起孩子们的参与兴趣,才能真正搭牢阶梯,让学生稳步前进。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做得不够扎实、偷懒或贪图表面浮华急功近利,都会使最终习作效果大打折扣。
1.以读激趣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积累的最初,要精心搜集选择资料,看似有意无意中选取孩子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写得非常风趣活泼、生动引人的片段、文章进行阅读积累,于无形中激发起学生的阅读积累欲望,顺利完成语言储备和积累。千万不要随意而为之!
2.以说激趣
说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其在作文训练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但学生们却不会事事想说、时时想说,要巧设说话点,调动学生热情亢奋、积极踊跃的去说去表达,从而带动写作。在进行《我最喜爱的一件玩具》作文指导时,我要求学生事先各带一种自己心爱的玩物,有小汽车、玩具熊、芭比娃娃、不倒翁……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分组和小伙伴分享“我的玩具我喜欢”,说说为啥喜欢,都哪儿让人着迷,学生们一下子没了顾虑,打开了话匣子。有的说它造型奇特有创意,有的说它来历不同寻常让人难忘,有的说它颜色好看漂亮……越说越带劲。我趁机让各组派出代表,拿着自己喜爱的玩具走上讲台给大家说,让大家评议说得好不好,好,好在哪儿?这样通过说-评-议,使学生兴致空前高涨,都比较轻松的写出了内容丰富的文章。
3.玩中激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投入的玩,再让学生自由地写,会使学生克服对习作的畏惧,平添许多写作趣味。在第一次走进整篇习作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有趣的小丑---带学生玩贴鼻子游戏,先宣布比赛规则,然后自发报名参赛,一人蒙上眼睛台前陶醉表演,其他学生台下入迷观看、逗乐发笑,我一旁提醒注意每个参赛者不同表现,随时提问采用何法贴对鼻子及贴的效果。学生玩得愉快投入,又在玩中有所启发,《一次有趣的贴鼻子游戏》被学生们写的妙趣横生。极难把握的场面描写也因此而活灵活现。
4.情中带趣
能牵动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写作便不再是一件难事。因此,我注重引发创设感人情景,让学生在情感触动中产生倾诉欲望。在写“父爱母爱的诉说”习作时,我先动情叙说了自己与妈妈的生活故事,妈妈是个感情很细腻的人,对我也特好。说着说着我忍不住哭了,好多女生大概引发了情感共鸣,也呜呜咽咽哭起来,这时我趁机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们都红着眼睛站了起来……于是,一篇篇充满真情实感,让人泪下的佳作诞生了。这次经历,更让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情感才是最好的老师,才是文章的灵魂。
三、修改,“阶梯式作文推进”的升华
学生提笔能写,作文教学就接近成功,但要写出不错文章,还要学会修改润色,这也是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学生能从一点一滴的修改发现到整篇把握完善,才是真正获得了作文能力。如何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呢?
1.示范修改
教师在通览学生作文后,选两三篇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的习作为“病例”进行修改。或增补,或润色,或调换,或删去,每一处都要讲清“为什么”,最后把修改文和原文对照,从而使学生受到启发,加深认识,获取能力。
2.讨论修改
教师选择典型性病例习作,引导全班讨论发现病文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并集体商讨如何修改完善。对学生提出的需要修改处与修改方法,教师要善于引导辨析,从而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
3.交换修改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通过同桌、前后桌、组与组间的交换修改,实行人对人当面提、当面批,相互取长补短,弥补自身思虑不周之缺陷,从而提高完善作文质量。
4.独立修改
学生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后,要让其养成完成作文初稿后不急于上交,而要边看边想,再读再悟,字斟句酌后予以增调、删减、修改,拥有良好写作习惯。
作文阶梯式推进训练只不过是一种走向自由习作的手段,不是目的。学生通过系列训练后步步铺垫积累,逐渐拥有习作能力。学会了自己走路,就可以尝试飞翔进而创新,化腐朽为神奇,最后写出有自己独立见解的个性化的好文章,这才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