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引导孩子阅读
小雨发起了2019-07-26
0
回复
20
浏览

让中小学生多读名著非常重要,这不只是学语文的需要,也是为学生的一生“打底子”的需要。现在的学生读书很少,好多人除了教材教辅类书,基本上不读书,主要原因就在于课外阅读特别是名著阅读未能真正进入教学的视野。

  我们讲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要读书。因此,语文课要把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与习惯当作头等大事。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读书、读名著呢?

  1、激发阅读兴趣是关键

  教师备课的时候,往往会列出多条教学目标。其中有没有考虑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问题?课堂哪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兴趣,或者引导他们自己找书来读?我们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在读书的引导上做得很不够,或者说缺少自觉。

  从语文教育的规律来看,读书兴趣、习惯的培养以及读书方法的掌握,远比面向考试精读精讲、反复操练的做法高明,也更加重要。

  我们在语文课改方面有太多的经验,太多的流派,太多的改革措施,但最重要的是先想办法去除“病灶”,改变学生不读书、少读书的状况,千方百计把读书兴趣的培养放到头等位置。只要把读书兴趣培养起来,有了读书的习惯,学生自然就会找书来读。

  教学要有利于提升学生读书的兴趣。

  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在大学生中做过一个关于语文教学效果的调查,发现相当多的学生并不喜欢语文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型混淆、模式僵化,扼杀了学生语文学习包括读书的兴趣。

  现在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致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类。精读课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目的是以教材为例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举一反三,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略读课主要是学生自己阅读,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的方法,拿来实践、尝试、体会。精读课与略读课课型不同,功能也有不同,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

  然而,如今教师往往混淆了两种课型,不分精读略读,全都设计成精读精讲课。每篇课文都要讲写作背景、段落大意、主题思想、语法修辞等,抠得很细,就如同手术解剖。这会带来很严重的弊端,学生容易因此产生厌烦情绪,自然也就失去了读书学习的兴趣。

  虽然现在的语文教学总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进行了很多尝试和改变,比如增加课堂讨论所占的比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并没有解决课型混淆的问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品位仍然难以提高。

  当然,我并非一味反对精讲。课文的分析,有时必须要细、要精、要透,这是毫无疑问的;语文教学也要有知识点、能力点,最好是一课一得。这些都没有问题,但这种“精”“细”要有意义,即要指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

  2、更新一些阅读的观念。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对有些传统的观念、教学方法很少主动去质疑,或者不会根据条件去选择实施。这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比如“不动笔墨不看书”,一定情况下是必要的,但又不能规定学生凡是读书都必须做笔记写文章;“读写结合”当然很好,但并不等于凡是阅读都要指向写作。因为如果教师提出这样的强制要求,这些很好的方法就会变成束缚,扼杀学生的读书兴趣。

  再如一些教师批评“好读书不求甚解”,觉得这是不认真、不踏实的学习态度,当然也有其道理。然而,我们还要看到,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候,应当容许其了解一个大概即可,不必读任何书都要像课堂上那样“求甚解”。因此,我们今后讲“不动笔墨不看书”,讲“读写结合”,讲“好读书求甚解”,最好限定在一定的语境之中。

  3、要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

  读书其实是很个人化的事情,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性情,甚至不同的性别,都会形成各自不同的读书兴趣。比如男孩的空间感一般比女孩强,可能更喜欢探险、破案、推理类的书;女孩一般比较喜欢故事性强、情感优美的读物。

  教师应当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喜欢读些什么,他们正在彼此交换阅读些什么,不应当直接粗暴地就要求学生去读名著,更不能简单地制止学生读那些他们喜欢的闲书。要知道,闲书读得多了,对提高阅读能力也有很大帮助;学生读书的习惯养成了,阅读和欣赏水平也会有所提高。

  让学生由读“闲书”到读经典名著,需要有一个引导的过程。尤其是现在很多名著与学生是有隔膜的,很难让他们一下子就接受,怎么办?其实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阅读兴趣,他们也会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塑造。教师的责任是引导,而不是强制,要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让他们接近经典。

  现在的小学生从中高年级开始,就逐渐形成了他们的语文“圈子”与表达形式,包括他们的课外“闲书”阅读交流、博客、微信,等等。其实这些都是他们语文能力成长的重要方面,又关系到语文兴趣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形成。

  教师也许不能完全进入学生的语文生活,但应当给予尊重和必要的关照,尽可能在语文课和学生的语文生活之间疏通一条通道。如此肯定会加倍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起读书的习惯。

  为什么教师总会感到进入不了学生的语文生活,不知道他们的阅读兴趣呢?这跟教师不读或者很少读儿童作品有关。教师要读书,包括读儿童的书,才能和学生一起讨论,有共同的话题,也才有可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读书。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