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紫陌纤尘飞发起了2019-07-26
0
回复
40
浏览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要阵地,把握好课堂、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无论语文课堂注入怎样新的精神,无论语文课堂有什么样的改革,高效都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如何构筑理想高效的语文课堂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把握。

  • 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明确自己的立场作用。

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句话我们都明白它的意思。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真正做到的却不多。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也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打造高效课堂重要的前提条件。

长期以来,在课堂上,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比比皆是,也许语言很精彩,也许知识很渊博,也许赢得阵阵的喝彩声,可是我们有没有问过自己:学生这节课究竟学了什么?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主动性又有多少呢?我们有个教师讲杜牧的《江南春绝句》,从杜牧的身世背景讲到他流落烟花酒巷的不羁,从南朝的佛教讲到晚唐江河日下的命运,滔滔不绝,洋洋洒洒,如果是说历史,那真是精彩的很,只是我不知道学生对这首诗又记住了什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其实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引导,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过去很长时间里,我们所遵循的教学之道仍然是唐代韩愈提出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观念的变化,环境的影响,这些传统的教学理念都已经落伍了。思想观念的转变决定行动的效果与价值,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明确教师在课堂上的立场作用。在授课时,不要全盘授予,而要相机诱导;不要画地为牢,而要点拨搭桥;不要以我为准,而要平等民主;不要惟我独尊,而要尊重个性;不要越俎代庖,而要明确职责······教师要更多的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这节课能得到什么样的收获?

人的感觉器官中,学习效率最高的是视觉,其次才是听觉。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尽量少说,少讲,要明白讲什么远比怎么讲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收获了多少。

  • 提高文本的解读能力。

语文课上,文本指的就是课文。每一篇文章都有丰富的内涵,课堂要高效,我们就必须潜心研读文本,发掘它的内涵。如何提高文本解读能力呢?我认为要从两个方面努力。

1、首先要学会正确解读文本,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在内容上要看出文本的言外之意,在形式上要看出文章表达及深层表达的妙处。正确把握文本我们要结合文本所处的年级目标,单元目标,课文归类,文体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然后教师要自己先阅读学习,尽可能吃透教材,读出文本最深刻的东西来,确定文本的精要之处。最后还要多元化的超越性的解读,要站在作者,编者,读者,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多角度、多渠道、多方位的从文本中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进而积累为人生涵养。教师的高屋建瓴,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

2、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素养。前段时间,听襄县库庄一中库亚鸽老师的专题讲座,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报告——《有一种幸福叫成长》。听过之后,我大受震动,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自己和别人差距的原因。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库亚鸽老师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提升个人专业文化素养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库亚鸽老师读过那么多的书,写下那么多的读书笔记,设计那么多的晨诵、生日文化、班级共读等课件,记下那么多的教学随笔,一年三十多万的文字记录,这是什么概念。她牺牲自己休息的时间,换取的自然是她的文化素养的提高,文化底蕴的沉淀。有了这样丰厚的知识文化积淀,在解读文本时,自然就会看得透看得远,所以她的教学效果显著卓越也就不奇怪了。

作为教师,我们都明白: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缸水。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积淀自己的生活经验。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材教法,学习优秀的文化传统,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我们还要不断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形成自己有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我们更要走出去,多听优秀教师的讲课,多见识新颖的课堂实录,对照自我,择善而从。

就像人的成长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分一样,这些就是我们专业成长路上的养分,充分的吸收,自然会茁壮成长。

  • 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构筑高效课堂的关键是确立教学目标。可以说,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目标不明确的教学是糊涂的教学,没有目标重点的教学是低效率的教学,目标错误更是害人的教学。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效的课堂就是完成目标的课堂,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把握。

1、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一定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简单实用。教学设计要目标简明,内容简约,过程简化。但是,我们很多的老师课堂教学目标繁琐,面面俱到,深度挖掘,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却总是完不成教学任务。有个教师讲《三峡》,多媒体课件上打出的目标从字音、字义、翻译到背诵、赏析、拓展等,可以说是全面的很,可是这节课上下来,一半的任务都没有完成,而这一半的任务也是快马加鞭,真不知道学生到底记住了多少。纵观许多优秀教师的公开课,他们其实在目标的设计上很简单,都达到这样的一种境界:教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

2、除了简约实用,教学目标设计还要难易适中。我们设计的目标既不能让学生觉得太难而没自信心,又不能太简单让他们不屑一顾沾沾自喜。针对不同的学生,要兼顾各个层段的学生,兼顾问题的深浅。在课堂上,我们至少要保证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掌握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教学内容。我们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早就告诉我们因材施教,可是我们往往会觉得无法达成,所以还是大一统。其实分层目标的设计会激励学生去完成,更会超越。

3、精心设计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本课的位置,文体特点,文章本身的独特性等。有的教师觉得备课累,内容多,课文多,其实就是忽略了这些。备课时没主没次,没轻没重,无论什么文章,同样对待,花费了大量的心血,结果好像没什么太多的收获。一个单元的课文中,每一课的位置不一样,要求不一样,目标设计自然也要不一样。我们有讲读,有比较探究,有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每一个学习的任务不一样,花费的力气也不尽相同。还有,课文的文体特征不一样,比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侧中的教学重点也不一样。有些文章还很独特,比如《留学巴黎》,讲述冼星海的经历,学生一读就很明白,我们在内容上就不必挖深了,重点要放在对冼星海对祖国的爱这上面,让学生更多的去感受,去感动。

四、重视教学过程后续:教学反思                                                  

高效的课堂还来自于教学实践的序列性和层积性,一节好的课的结束并不是以铃声的结束为标志,结束恰恰也是一个新的开端。要想构筑高效的课堂,我们必须重视教学反思。

杜威在《我们怎么思维》中说到: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反思有助于改造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是的,成功的课堂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漫长、持续修炼的过程。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可以让我们去探索更新的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我们的反思,可以是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是不足的问题。反思的方式可以是通过教学日记来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灵感和顿悟,也可以是学生意见的反馈,或者是相互听课及评课的的收获。当我们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我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自身能力时,我们构筑高效课堂的能力也在无形中提高了。

除了这些,构筑高效课堂还有很多因素,比如教师的语言艺术、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总之,只有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能力,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