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的数学课堂
lizichuang发起了2019-07-26
3
回复
47
浏览

生本理念下的数学课堂

一、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

人,尤其是孩子,是以一种创造性、超越性而存在。发现孩子的特质,尊重每一个孩子,真正把孩子置于教学的核心之处,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由,孩子才能主动地学习、创造性的学习,享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教育要回归本真,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想学,激发全体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因此尊重、相信、激昂是我们心中的教学信仰,我们为之努力奋斗,并随之收获着、喜悦着,同时也保持着观察和反思。

二、尊重学生,慢慢等待花开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自主性的发挥,以学生的学引导教师的教。教学要通过问题导引,激之以“欲”,这样学生兴趣才会浓厚,才会让学生喜欢学习。而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要少“管束”多“放开”,要少“讲授”多“倾听”。课堂上的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自己支配。同时,我们要根据“学情”进行相应的帮助和指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成了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服务者和促进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出来,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明显的发挥,课堂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机。

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我第一次走近生本课堂时的情景,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一个是“惊讶”,我感受到数学课可以这么精彩,学生可以这么活跃,这么主动;另一个是“欣喜”,我从没见过哪一节课学生可以真正的自主的学习,他们在课堂的表现如此大方、如此投入、如此快乐。这正是每一个教育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如此看来,我来到了生本教育的课堂,就来到了教育的乐土,就来到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的圣地。

我们学校要全面落实课堂改革,先学后教,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我们总结了教学基本式的三大流程和四个环节:三大流程是:课前,做好前置,以学定教;课中,教学互动,协同共振;课后,及时反馈,有效落实。四个环节是:前置学习,学生通过做前置自学解决约70%的问题;合作探究,再通过小组讨论解决约20%的问题;展示点拨,最后通过全班展示解决约10%的疑难问题;总结升华,师生共同归纳出方法思想,弄清来龙去脉,揭示学科本质,提高学生分析能力、思维层次。课前做好前置,让教师有针对性地教学。课前前置有什么作用呢?课前要做好前置,前置教学案是“学生自学的导航、教学互动的载体、落实成效的抓手”,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针和路线图;教学案在学生的预习中起导航作用,能帮助学生对预习知识进行梳理理解。因此,教师要钻研教材,对教材和教辅进行整合,设计出学生易于学习的教学案,有老师疑问,已经有了参考资料和教材,为什么还要做前置教学案?第一,资料种类繁多、难度不一,并不是适合所有学生;其次,前置教学案还可以实现团队合作,集群体智慧,提升整个科组的水平;第三,前置教学案便于落实,更有实效,让教师上课更具针对性;第四,做前置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料和教材,学生在自学和课后反思时都可以使用。

三、相信学生,以学生为主角实现高质量课堂探究

数学这门基础学科,从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都伴随着每个学生的成长,学生对它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成功。相信学生能学好数学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和创造者,唯有智者才能洞穿本质,发现学生身上的一切可能性,并努力去创造。相信学生,保持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可持续性学习的源泉和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生本教育强调学生自己内在学习的需要,教育者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保持对数学的兴趣和种种疑问才能真正把学生引领到数学的殿堂。而小组学习是做好生本教育的基本保证。课前10分钟小组讨论,先一对一结对,解决可以解决的问题,有困难全组交流,讨论一定要透,标准是小组有一个人会的问题全组其他同学都要会,通过同伴学习,达到整体提升的效果。如果小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疑难问题,老师组织进行全班展示讨论解决,这时学生可自由地上台质疑或解惑,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原生态的做法,手执教鞭讲给大家听。每到此时学生总是抢着上台、争着发言,各路豪杰,粉墨登场,颠覆传统课堂,转换师生角色,学生沉浸在自我展示的快乐中,大家集思广益,专注投入、深化认知,问题总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课堂因“互动与生成”而精彩,老师想到的想不到的学生都会想到,常常出乎我们意料。好课的标准:不是师生表面的忙碌,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没有深度思考的勤奋都是徒劳,有方法全力以赴才能创造奇迹!

另外在课堂上我们不要害怕出错,我们可以把学生的错误变成教学的资源。对于学生的错误,让他们自己上台展示,讲错误的原因,自己吸取教训,其它同学可引以为鉴。教师要做到“二多二重”:多鼓励、多装傻、重追问、重点拨。教师要雪中送炭,不要和盘托出,讲解过于强势,预设过多,展现自己讲课水平高,学生被老师领着走,留给学生思考、消化时间太少,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最后,课后要做到结果反馈,有效落实。所有讲过的前置课后按小组收上来再检查、教师要有目的地约谈“关注生”,有针对性地检查其有没有真正理解,通过“学生讲,老师听”的方式适时提出建议,发现问题按小组为单位再落实,争取每位学生学懂学通会运用。

四、激昂生命,引领学生奔向数学沃土

积极的课堂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去探索、揭开知识的奥秘。在问题情境设计、引导学生探讨问题的过程中,都要注意激发学生昂扬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探索精神,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的“智慧”得以展现,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随着问题探索的深入、思维火花高潮迭起之时,正是教学效率的最佳发挥。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活,是教师从发自内心的真爱中,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愿意追求进步的,都有可能在有利的教学条件下掌握新知,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为他们的成功铺路搭桥排清障碍。

生本教育让我更加爱教育,也让更多的学生爱上我们的数学课堂。我发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师一人智慧独步课堂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学生间自主的合作、交流以及师生间的互动。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智慧、学生智慧融为一体,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伴随着各种思想的摩擦与冲突、交融与升华,成就和创新必将被不断孕育。

 

所有回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