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生本教育 追求卓越课堂
建安区实验中学 刘冬冬
我校开展“生本课堂”已有一年了,在这一年中,我始终按照学校“生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关注自己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因而获得了不少体会。下面,我简单地谈谈自己在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一、注重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须的。在教学工作中,学生个人在自学时,我注重教给学生一些自学的方法。比如说,在八年级上学期,我让学生在课堂前置研究中,在小组交流中找到了自学的方法和乐趣,加深了因式分解的理解。在小组中或班级学习中,竭力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促进同学之间合作,共同解决学习问题,特别对学生加强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引导,教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小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活学活用,灵活运用。在教学工作中,始终以导、以教促学,实现学的进一步提升,进而完成学习的目标。学生容易理解的不教不导,理解稍微困难的要导,有困难却又需掌握的就要教。在这调控下,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二、“学生乐学”实施
课堂一开始,我尽量以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出示学习目标,为学生的自学指明方向。这个时候学生就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学习目标给出的提示要求开展自学。在“当堂自学”、“同伴助学”、“互动展学”中,我更多的是在学法、思维方面指导学生,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方法。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一定要巡视学生自学情况,对于学生出现的个别性问题,如学生等学、错学等现象,教师要及时单独予以引导。对于共性问题,教师一定要及时收集问题,进行整理,待学生自学后进行必要的指导。不仅如此,教师在学生自学后,还要针对学生自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学习重、难点,以学生最容易理解的方法加以指导。同时,那些又是学生在自学中不能解决,但又能通过同伴助学,即合作学习解决的问题,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在共同体内合作学习,共同解决。
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一定要参与其中,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合作学习呢?我认为:首先,合作学习小组最好由4人组成,太少不利于集思广益,太多容易使个别小组成员“偷懒”,交流时间太少不利于充分交流。每个小组尽可能由不同认知能力、不同学习风格、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构成,在各个小组里将学生编上序号,方便学生组织和确定发言顺序等,发言顺序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而定,不能固定发言顺序。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调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这次担任小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几个角色都了解,都能胜任,并明白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其次,教师要注意观察各个小组的学习动态,关注学习共同体在完成任务时的进展和成员间的合作交流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应给与及时引导,比如合作学时声音过大,教师要及时给制止,教他们如何放低声音,既能让共通体的同伴能听清楚,又不影响其他共同体的同学;一些共同体在合作学习学时,出现任务不明确、跑题等现象时,教师要及时引导,提供帮助,让学生明确任务,顺利开展合作学习;还有一些共同体在合作学习时会出现冷场,就只有组长在说,其他的同伴都成了观众、听众,这时教师也一定要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积极性;特别是个别共同体中存在比较特殊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一定要耐心指导,给他们以自信,让他们逐渐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最后,对于合作学习中表现好的、有进步的,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对自己的合作学习更有信心,更有欲望。
学生在展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尽可能地保存倾听者的身份,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展示。对于确实需要提示、引导的地方,待一个共同体展示结束后,在集中纠正、引导,为后面展学的共同体提供有效帮助。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倾听展学者的内容,收集整理,同时对倾听者的表现也要留意,以便作集中指导。在学生展学完毕后,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导评,引导学生学会评价,评价展学中同学的表现。教师在学生的展评后,一定要根据学生在展学中对重、难点的突破情况进行测标,看学生是否完成学习目标。学生在测标中体现出来的问题,对重、难点突破不够的地方,教师应该及时抓住关键,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指导,也就是指导全班该怎么思考、探究,让学生自己感悟、求索,最终找出问题的答案。
总之,我校开展的“生本课堂”让我在教学中受益匪浅,体会颇深,特别是“学生乐学”让我的教学变得既轻松又有高效性,我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钻研“生本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