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本教育,坚持赋能实践 ———读《快乐地做老师》有感 许昌市建安区实验中学 王文阁
liying发起了2021-05-16
0
回复
6
浏览

     只有快乐的人才会去快乐的工作,继而,每天都能快乐地工作,才会有快乐的人生。最近在读荆志强老师的《快乐地做老师》这本书,边读边思边实践,感触颇多。尤其书中荆老师讲到的“赋能教育”结合教学实践,引起我深深共鸣。

    什么是赋能呢?赋能就是赋予某种能力和能量。通俗来说就是赋予能力。郭教授说:“生本教育,激扬生命,天纵之教。”学习是人的天性。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原动力为生赋能。生本教育指出,在教学中,我们要以生为本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赋能教育提出把主要依靠教师转变为在老师的帮助下,为学生赋能,让学生能够自己学,深度学,合作学。其实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都是源自于天性和他自己的努力,而我们老师和家长只是引导者,只有他自己发自内心地去学,去练,才会真正提升自我能力。

    赋能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教给学生方法和路径,让学生自己学进去,做出来。让学生乐学、善学、主动学起来,做起来,这样学生学得高兴,老师也能教得轻松。因此,激发学生原动力,从解题到解决问题非常重要。这点我在教学中深有体会,前段时间我们班进行了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对现代诗的了解极少,虽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无限的想象力,但生活经验不足,知识积累不够,再加上表达能力不强,写诗可谓是难上加难。我就试着设计“赋能教育课堂”。想象力好,何不利用好这个优势呢?于是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无限的想象,化无形为有形,化有形为诗意,利用文本中的诗歌作品举例,结合生活情境,激起孩子原动力,释放天性,孩子们创作出了许多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诗歌。

    “赋能教育”就是回归教育的本真,教师通过激励为学生赋能,帮助学生产生足够“自我效能感”,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技能、培育情感态度;是以帮助学生建立在大群体学习中自主深度学习的能力!

我们四下语文有个口语交际“说新闻”。结合赋能教育,我放手让孩子们找新闻,看新闻,说新闻,写新闻,评新闻,团队奖励等全程学生自己组织,在简单有效的指导下,孩子们表现的真的有种行云流水,水到渠成的感觉。孩子们播报新闻有板有眼,谈自己的感受也很有想法。比如说到:1.HM抵制新疆棉花事件,呼吁大家都买国货,支持民族企业。2.流动图书馆下乡,方便了农村孩子的阅读,提高全民学习能力。3.扶贫工作的效果显著,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激发内在原动力后,孩子们就能感兴趣地主动去获取,能力自然而然发生。搜集能力,整合能力,表达能力,评价能力等方方面面得以提升。

   总之,话有千千万,不如去实践。我们学习生本,首先要领悟其核心理念,然后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与改进现有的课堂模式,找到适合的方法。在实践中开展以生为本的赋能教育,就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有效之路,孩子们在课下的自主探究学习到课堂上的相互交流学习,在成长中不断自我提升,他们享受到学习过程中的获得感,成就感。这样的良性循环,也让我们老师享受到教育职业的快乐。

王文阁:大专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许昌市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师德先进个人、优秀辅导教师,建安区模范教师、优秀班集体获得者。教育应该是温暖的,真诚的,唯有蹲下身子才能更接近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这是她的教育格言。她的课堂轻松活泼、简约高效,深受学生喜欢。
       与人为善,以书为伴,在教育路上不断探寻创新,分享幸福,努力点亮每一位学子的美好明天,做既有爱心又有智慧的语文老师,是她永远的追求!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