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师生关系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李英
liying发起了2021-12-26
2
回复
21
浏览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在现实各种利益驱使下,师生关系异化,教师不敢管、不愿管现象突出,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效果。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摆正教师、学生的位置,建立起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师生关系 平等 尊重  

 

 一个叫常某尧的学生,20年后当街暴打了自己的初中班主任老师,以“回报”当年老师对自己的体罚。这件发生在河南洛阳的学生打老师事件,经过数月舆论发酵,举国尽知。7月10日,洛阳市栾川县人民法院依法对此案做出一审判决,认定常某尧犯寻衅滋事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20年的时间跨度仍然没有消融师生之间的敌意,抛开个人素质的原因,我们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这种糟糕的师生关系:教育与被教育,体罚与被体罚,老师打学生,学生恨老师,不时见诸报端的此类典型案例,一再给我们警醒:中国师生关系“怎么啦”!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已经迫在眉睫。

 一、师生关系现状不容乐观。

 功利思想泛滥,教师“传道”功能异化。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高速发展,社会利益多元化,对师生关系带来不小冲击。突出表现是,在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下,大多数教师仅注重知识的传授,着眼成绩的提高,很少教师能够坚持提供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却在考试范围之外的教育。急功近利之下,教师课外付费补课现象普遍。更有甚者,一些教师丧失了基本的师德,存在“课堂不教课后补”的现象。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禁止违规补课,学校也采取多种措施力图杜绝这些不良现象,但教师参与课外补课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

 过度体罚仍然存在,师生冲突时有发生。7月4日,一微博网友爆料称,山东临沂市莒南县坊前镇竹墩小学一女老师因为教学生做题,学生不会,遂对学生进行殴打。该网友上传的学生被打和疑似家长沟通群的图片显示,被打学生屁股有大片淤青。此前的6月12日,福建宁德一网友反映称,宁德市特殊教育学校老师对一名智障学生实施殴打。视频显示,在教室内,一名黄衣女子对一学生连踹多脚,并用书本和伞抽打其脸部。 随后,宁德市教育局通报称,涉事老师已被停职。莒南县县体局和坊前镇组成的联合调查组也在介入调查老师被指殴打学生一事,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

更有甚者,随着学生个性发展、体格增强,他们拥有了与老师对抗的身体条件,老师体罚学生的同时,学生侮辱、暴力对待老师的行为也不鲜见。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20年后学生报复老师的案件,虽然法庭做出了判决,但其恶劣影响短期内恐怕难以消除,对师生关系的毒害也显而易见。  

掺杂了太多利益的师生关系,在社会舆论的推波助澜下,恶果也在逐步显现。体罚教育之外,出现了更多与传统的管教方法截然相反的教育怪相:教师对学生漠不关心、放任自流。突出表现为,很多教师对学生不敢管、不愿管,事实上这是对学生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最终伤害的无疑是学生本人。

 从“严管”到“不管”,这就是现今师生关系的两个极端。

 二、师生关系异化的原因。

老师失去了对学生的爱心,学生失去了对老师的敬重,背离的师生关系,肯定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背后的原因,值得探究。

 1.教育理念没有跟上,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尊重。源自“天地君亲师”的中国传统师生关系,一直把教师地位摆的很高,甚至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在这种社会氛围中,谈不上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先生对学生的打骂甚至体罚都被视为正常。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高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但有些教师仍然沉浸在“天地君亲师”的伦理道德中,尚没有很好转变观念,没有形成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尤其一些素质不高的教师,就容易出现体罚学生的现象,让学生从肉体、心理上都记忆深刻。

 2.教学管理没有跟上,功利思想侵蚀校园。升学压力之下,唯分数论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教师更倾向照顾成绩好的学生,对成绩差的学生就疏于管理。因为好学生能为教师的教育政绩观加分,而差生就不能为教师添彩。为了经济利益,有些教师违规开办补习班,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却难以查处。为了得到老师的更多照顾,提高孩子的成绩,家长心照不宣的给老师送礼递红包,心甘情愿的参与有偿补课,把师生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利益关系。

 3.正面宣传没有跟上,社会舆论导向有偏差。毋庸置疑,这些极端案例只是少数,并不代表教师群体的主流。但教育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大事,任何负面新闻都会被社会舆论无限放大。经过舆论的不当渲染,教师形象打了折扣,一次次给整个教师群体“上课”,与其管了出事,倒不如不管省事,导致更多教师“怠工”,加入到“不管”的教师行列,形成恶性循环。

  三、探索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的体会。

 师生关系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决不能等闲视之。探索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事关学校教育成败,我们必须抓紧抓好。

首先,要更加重视师生关系。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优化学校管理,营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氛围,在融洽的校园生活中增进了解,加强互信。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更新教育理念,革新课堂教学。学校要秉承“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真正把“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带入课堂,认真开展课堂模式的探索与改革,寻求更加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

坚持环境育人。以打造书香校园为抓手,开放图书室、阅览室,设立图书角,适时开展好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每日晨读经典十分钟,感受古人文化魅力;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通过家校互动开展亲子共读活动;举办师生运动会,开展学生远足活动,在多姿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教师、学生、家长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师生关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善。

把师生关系纳入考核。优秀教师不仅是书教的好,与学生关系也要好。学校为每位教师建立了师德档案,把师德师风、业务修养、劳动纪律等内容纳入教师年终考核评估,以刚性的制度措施,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全体教师自觉对标先进,找寻自己当初“为什么教书、怎么教书”的答案,从而坚定教育初心,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加强个人修养,提升个人素质,增强个人魅力,融洽师生关系。

 其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职业的崇高,来自从业者人格的崇高。以此为出发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个人素质,以良好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尊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加强思想教育入手,引领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应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紧密结合学校党建工作实际和改革发展中心任务,注重理论武装,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学校依托“实验大讲堂”“道德讲堂”等平台,经常举行师德师风演讲比赛等活动,鼓励教职工发现身边好人好事,传递正能量,努力打造师德高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针对教师知识储备不足、教学能力不强、情商教育欠缺等问题,学校多方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通过学习培训,引进新的教育理念,增加新的知识储备,激励教师以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能力赢得学生尊重。许昌市建安区实验中学拥有河南省学科带头人12人、河南省名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38人、市级骨干教师78人。学校一方面注重发挥这些名师在专业上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组织教师开展师徒结对、专题讲座、支教帮扶等传帮带活动,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和骨干教师、名师的自我提升。另一方面,学校注重让教师走出去学习先进教学理念,请名校教师到校指导,提高教师的教研教学水平。2018年,该校就先后组织教师100多人次到广州、深圳、上海、苏州、郑州、重庆等地培训;先后邀请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深圳市罗湖区教科院副院长、全国生本教育实践名师、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荆志强进行授课培训,引导教师切实树立“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从思想意识上推动相互尊重师生关系的形成。

 最后,要把教育惩戒权还给教师。

 我们必须看到,教育惩戒权的长期缺失,也是导致师生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惩戒与体罚的界限含混不清,束缚了教师的手脚,放任了学生的疯长,家长不理解,社会不接受,师道尊严受到极大挑战。

古往今来,国人在教育下一代的问题上,始终相信体罚是管用的。所谓“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要表达的就是这层意思。所以对于教师有意无意的体罚大都抱着容忍的态度,善意的接受。其背后的逻辑是,教师是爱学生的,学生犯错就应该被惩罚,老师体罚学生是对的。这种逻辑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个别教师脑子里还是浓重的旧思想,以为对学生就可以为所欲为,在教室里是绝对的权威。把惩戒用过了头儿,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就成了体罚。

按照我国《教育法》、《教师法》的有关规定,教师承担教书育人过程中,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前不久,中央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也表示,将抓紧修订《教师法》的有关规定,从法律规定上进一步明晰教师教育惩戒权的行使,保障教师有效地行使惩戒权,促进教师敢管、善管,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相信随着实施细则的出台,把教育惩戒权还给教师,一定能够促进广大教师既热情关心学生、又严格管理学生教学氛围的加速形成,重塑师生关系,维护师道尊严。

 良好师生关系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切实树立平等意识,善于担当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学生要充分尊重老师,在老师的带领下,探索未知世界,培养兴趣爱好;社会各界、家长也要给予理解、支持,共同构建良性、友善、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把新时期党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好。

 

 

所有回复
  • 于丽红 2022-01-03

    教师打学生不是好的教育手段。站在多重角度去分析,学生的成长也是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值得我们深思。《放牛班的春天》,马修为何赢得学生的尊重,因为他对学生的爱。感化还是最重要的。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李慧娜 2022-01-03

    良好的师生关系来自教师的素养和智慧,是教师愉悦教,学生快乐学的保证。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