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时代,网课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是现代教育的新常态。疫情防控形势下的网络教学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探索适应网络教学的学校管理、师生互动、家校共育模式,增强网课教学效果,对于推动新形势下学校教学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疫情防控 网课 学校教育 新常态
今年寒假是一个不平凡的假期,突如其来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面对一时难以控制的发展局势,网络教学不期而遇成了莘莘学子居家期间的重要学习方式,中国教育一夜之间跨入了遥不可及的网络授课时代,“停课不停学”给教师、学生和家长提出了新课题。
一、非常时期的非常网课。
按照《教育部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和《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网上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许昌市建安区实验中学确立了“因地制宜、因校施策”、“多平台支撑、多形式实施”的网上教学组织原则,分学段、分年级、分学科灵活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经过前期大量准备,从2月10日正式拉开了网络授课的帷幕。
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改进,学校最终形成了观看名校课堂、钉钉直播、视频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在线课堂是观看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名师同步课堂”,直播课是本校教师利用钉钉软件对当天知识的补充、拓展和对学生的解疑答惑;各科教师每天按时和学生一起观看优课,然后进行集体教研,讨论当天学习中成功的教学经验,查找知识漏洞和学生易出错的地方,商量安排当天的作业,根据学段的不同,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同学段内依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分层布置作业,本着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原则,精选作业内容,限定作业时间。当天的作业教师线上批改,并及时把作业情况反馈给学生,为第二天的学习做好准备。如果当天的知识容量太大,不易接受,各任课教师就通过钉钉软件采用班级直播或者年级联播的方式进行跟踪辅导,达到知识的补充和完善。同时,各年级定期召开家长会,明晰家长的支持、配合责任。使家长充分认识到,非常时期家校合作共育对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极端重要性,增强责任意识,提高陪伴能力,和谐亲子关系。作为家长,要助力学生完成学校定制的课程与活动,但也不能过度施加压力,要督促孩子科学作息、健康用眼、强身健体。同时家长要做孩子的学习榜样,营造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全国范围来看,各地各学校都非常重视网络教学的开展,并探索、总结出了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围绕“线上教学”情况和“学生自主学习”状况两个主题,设计了17个维度的问题,对学生、教师、家长3个群体开展了线上调查,在了解各县(市、区)和各学校开展线上教学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关于线上教学居家学习的十条建议,涵盖了疫情防控教育、整合网上资源、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做好线上教研、加强作业建设、推进家校共育等。教育部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专门制定了网络教学手册《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对各地开展网络教学提供指导、借鉴。重庆市巴蜀小学集全校之力进行探索,形成了《小学生“居家学习有方法”行动指南》,于2020年2月10日正式上线“巴蜀公开课”,并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因具备“便捷性、针对性、互动性”等特点,得到了全国21个省市学生及家长的认可,公开课资源访问量很快突破96.9万余人次。从各地实施网络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教学进度有序进行,直播、释疑张弛有度,教学效果良好,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二、非常网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长期以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学校教学中的作用虽然一直喊重要,但就是很难得以有效落实。学校电化教育也仅仅局限在制作幻灯片之类的浅表运用上,个别教师偶尔借助PPT课件进行的课堂教学,也不能持续推行。尤其是广大农村偏远地区,由于师资、技术、硬件条件的限制,更是对于融合现代技术手段的课堂教学望洋兴叹,这与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状并不匹配。突如其来的网课,对毫无思想准备的他们而言无疑是一场严峻挑战!
本次“停课不停学”工作之所以能够按照愿景有序进行,离不开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离不开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更离不开一线教师的辛勤付出和默默奉献。就许昌市建安区实验中学来说,得知学生要延期返校的信息后,学校便提前谋划线上教学举措,分年级召开网络会议,搜集、汇总学生和家长对“停课不停学”工作的想法及网课硬件设施的具备情况。为确保网络授课的顺利进行,前期我们主要做好了以下工作:一是做好全体师生的动员工作,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逐个排查师生的网络、电脑具备情况,为开展网络授课方式提供参考;二是组织专业人员对各学科教师进行网络授课操作培训,根据学生、家长、教职工群体意见,结合实际情况,最终确定了“名校同步课堂观看+直播辅导”、“优教通资源分享+钉钉家校本布置批改作业”、“钉钉直播+线上解疑答惑”、“视频互动+钉钉辅导”等形式开展网络教学活动;三是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精心做好课前准备,确保每节课堂的实效性和高效性;四是凸显我校践行的生本课堂理念,课堂上教师少讲解,多给学生思考、互动的空间,通过连麦、互动面板打字、语音等形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五是不断进行阶段总结,在思考中探索,在实践中反思,在改进中提升,有效实现名校课堂与校本教研的有机融合,通过本次难得的“停课不停学”工作,实现传统课堂向多媒体技术变革的质的跨越。
在这场需要设备、技术、师资等支持的变革中,偏远地区的孩子准备的怎么样? 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任固一中校长赵曙光认为,毕竟在农村,师资、技术水平都比较有限,条件不太具备,所以学校尽量让学生使用上级教育部门推荐的网络资源上新课,老师主要起引导、组织的作用。新的作业方式也让孩子们感觉到新鲜,有的孩子在父母的手机镜头前背诵课文,变得很有表现欲。经过多次磨合,农村学校多措并举,也从不同程度使“停课不停学”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非常时期的非常网课,对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于城市薄弱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而言,在这个特殊时期加速“上网”,老师和学生得到了全新教学方式的演练,使之成为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进展的契机,对学校来说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助推了学校教育信息化进展的步伐。
三、非常网课的非常发展。
目前,根据中国的疫情控制情况,已有多地陆续明确了开学时间,“停课不停学”工作即将进入尾声。但作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平台和学校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网课,是不能停止的。这次网络教学的尝试,虽然只是特殊时期推出的一项应急措施,但其取得的成效令人欣喜,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次重大革新。在挑战中抓住机遇,推动网络教育的常态化,是非常时期的非常网课带给我们的非常启示。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推出了优质教育资源。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省内优秀教师精心制作了各科名校同步课堂,让全省广大师生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到专业领域的大家风范。但是,这种庞大规模的教学方式,因受多种因素影响,难免面面俱到、尽善尽美。针对网络教学中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情、掌控学态、师生互动机会少的弊端,老师们一方面加强直播课程教学管理,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坐得住、学得会; 另一方面,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和作息安排,增加学生体育锻炼和自由活动的时间, 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对屏幕的厌倦情绪。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及时上线听课,同时为了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政教育,该校的学科教师捕捉了学生喜欢的形式,每节课前播放一首正能量的歌曲或一段励志视频,深受学生青睐;每天安排观看新闻联播、每周进行的阅读分享和抗击疫情逆行展活动,已经成为学生在家期间地常态化工作,学生当主持八个班级联播主题班会、评选在家期间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劳动之星”、“孝心之星”、“诚信之星”、“组织之星”等活动,旨在组织学生进行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不忘其能力的培养;各学科教师结合疫情进行的专题讲座,家长自愿进行的家庭教育经验分享等,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格局视野、敬畏意识、感恩意识、健康意识、生命教育、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自律能力、自主能力,劳动能力等。为了使全体学生得到同步发展,学校对每位学生的信息进行详细摸底,对于建档立卡、留守儿童、抗击疫情一线人员子女和学困生等特殊情况的学生实施“阳光育苗”工程,由任课教师结对帮扶,一人一档、一人一策。
通过两个多月的网络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网课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手段,探索建立适应网络教学的学校管理、师生互动、家校共育模式,对于推动新形势下学校教学模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网课内容非常多。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努力下,中国教育电视台及各地方卫视都开设了同步课堂,学习强国平台也推送了在家上学、学而思网校、猿辅导等教学平台,还有社会上举办的各类教学机构,都加入了直播教学行列。与此同时,就需要各学校从加强学校管理入手,把网课教学纳入日常教学管理体系,计入教师绩效考核,激励教师转变观念,主动创新教学模式,精心选择网课内容,结合教学进度,适时、适量把网课纳入课堂教学之中,实现网络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育部近日发布了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到2022年,全面实现“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推动学校办学水平普遍提升。
这次疫情防控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在这次大考中,教育战线抢抓机遇,机智应对,在“停课不停学”的实践中,实现了信息技术条件下学校教育教学形式的重大创新,为新形势下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赢得了先机,探索了新路,打造了学校教育的新常态,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激励教师转变观念,主动创新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