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卢凯成发起了2022-04-28
3
回复
10
浏览

摘要: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要素组成,这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指明了新方向。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聚焦核心素养,把握好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本质,重新制定教学规划与优化教学设计,全力促进初中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使其在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将他们培养成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 核心素养; 教学;

在信息时代,信息素养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养,信息技术教学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新时期教育背景下的一个热点课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与时俱进,明确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认真学习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内容,聚焦核心素养,积极采取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联系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责任”。在信息时代,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和素养,也是现在教育的义务。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许多老师和学生都已经具备了基础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绝大多数老师都认识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不过,也有部分初中生由于时间和环境限制,对信息技术的价值和作用缺少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影响其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因此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将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纳入教学工作的重点。

信息意识指的学生对信息技术、信息化的感知水平,不仅认识到信息的重要价值,而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处理信息的恰当方式。学生只有充分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才能形成信息技术学习的自觉性。而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信息技术,对信息化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教学活动中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一些案例讲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发展水平,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作用、影响,有一个合理的判断,进而养成信息意识和感知能力。

 二、巧妙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思维

计算机思维是一种高层思维。计算思维指的以计算机学科方法、定义去判断、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计算机思维具有抽象、系统性,它看似一种简单的思维活动,其实需要建立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运用各种信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不仅包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计算思维方式,还要求学生能利用计算机知识、技巧去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受应试教育影响,许多学生思维模式都已经固化,他们在思考和创新方面都缺少魄力,不仅不利于其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而且给其信息思维的提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显然在教学活动中急需对学生加以引导,针对性地促进其信息思维的提升。问题是思考的开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去开发、设置问题,营造有趣的氛围,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信息思维。

如在学习与“复制、删除和移动文件”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美国大片《复仇者联盟》中超级英雄偷盗电脑文件的片段,借助快速切换的镜头、紧张的情节给学生的感官以刺激,丰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然后,结合电影片段提出一些问题:你知道计算机中一些图标代表什么意义吗?电脑文件都有哪些种类?如果你是影片中的偷盗者,你知道如何快速查找自己需要的文件吗?复制文件的第一步要做什么?移动文件的方法有哪些?文件删除后还可以还原吗?你知道如何彻底删除文件夹吗?如果你是电脑文件创建者,你知道如何查看自己电脑中的文件,查看文件有没有被盗吗?如此能很好地引发学生讨论,进一步加深其印象,然后,教师可以抓住重点去讲述文件复制、删除和移动知识,而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可以强化记忆,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复制、删除、移动文件等操作知识的同时,养成善于思考问题以及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良好习惯,无形之中促进其计算思维的提升,完成相关的培养目标。

三、加强兴趣引导,锻炼学习与创新能力

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素养,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不能仅限于信息技术和知识教学,更要关注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初中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电脑,一些学生还会使用电脑搜集资料,点击、浏览网页,玩游戏,但是,许多学生在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上都存在缺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要以兴趣为引导,要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搜集相关材料进行有效学习,包括纸质材料以及网络上的各种数字化资源。在牢固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再基于学生学习上的引导,促进其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四、普及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如今,信息技术已经在全社会得到了普及。但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所打造的虚拟网络环境,为人们生活、娱乐和学习提供了便利,但是,宽松的管理和较低的门槛,也使得网络成为一些人眼中的“法外之地”,导致网上充斥着各种不良信息。如不能准确地辨别相关信息,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知识,不仅会给使用者带来麻烦,甚至还会触犯法律。众所周知,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依法治国背景下,道德与法制成为影响社会生活秩序的两大标尺,因此,网络无论如何发展,都不是法外之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是时代的要求。所以,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普及信息安全知识,重视信息素养和道德教育,使学生正视信息技术的作用和意义,为学生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成为有责任意识和道德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打好基础。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核心素养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既需要吃透核心素养内涵,把握核心素养精髓,又需要从实际出发,革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注重寻找与总结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使课堂由知识型课堂向核心素养型课堂转变,使学生牢固、扎实掌握所学信息技术知识,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刁韵.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23):112-114.

所有回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