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1日上午10点,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情况。备受我们小语界瞩目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相较于2011版发生了哪些变化?一起来看看!
问:请问此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有什么区别?
答:我们先来比对这两版的目录。
通过目录比对,我们发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由“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三大部分以及附录组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则清晰与规范地由“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六大部分以及附录组成。
(下面文字中简称为“2011版课标”、“2022版课标”)
问:我发现两版目录比较中,有的文字表述是一模一样的。请问,那里面的内容也没有变动吗?
答:不是的。两版目录中,“课程性质”、“课程实施”下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一系列标题看似与2011版课标相同,内容却有较大改动。
“课程性质”方面:
2022版课标“课程性质”部分的表述,是综合了2011版课标的“前言”与“课程性质”部分的大部分内容,并注入新鲜血液。
尤其强调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国家通用”四字为新增)。同时强调要“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建议”方面:
“评价建议”方面:
“教材编写建议”方面:
“2022版课标”相较于“2011版课标”创新地指出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且要系统规整和整体安排,教材选文要体现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要把整本书阅读作为教材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等。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
问:我发现两版目录比较中,有一些文字表述有细微的不同之处,比如2011版课标中的“课程基本理念”,在2022版课标中表述为“课程理念”;2011版课标中的“课程目标与内容”,在2022版课标中表述为“课程目标”,里面的内容变化大吗?
答:有所变化。2022版课标在两述内容上都有所丰富与充实。
“课程理念”更丰富
“课程目标”更具体
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都有了一些增加以及变化。
其中,2022版课标“学段目标”更名为“学段要求”,且与2011版课标的板块划分有所不同。
1、语文比以前更重要了。
语文的课时占比达到了20%-22%,绝对的重中之重,是未来拉开考试分数差距的核心。
在识字量、课外阅读量、古诗文背诵篇目等量化要求方面,新课标都没有增加,主要变化在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上等方面。
2、数学更注重数学核心能力和素养。
新课标中,突出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主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数学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能力。
明确要发展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从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数学阅读题大家也能看到端倪了。
这样的题,会越来越多,以后单纯让孩子死记硬背数学公式不可行,而是要把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里。
3、外语课时少了,但难度增加了。
从上面的图里,大家也可以看到,英语课的课时6-8%,在主课里比例是最小的。
另外,新课标将英语从原来的五个等级,变为三个等级,而且每个等级后都有一个+号,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的选择。
词汇量增加,从1600个到了2000个,同时阅读和写作更注重考察语言能力。
这意味着,英语课时占比是少了,但难度却增加了,英语学习光靠课堂是不够的,还要在日常中积累。
4、增加了两门以前没有的课:劳动和信息科技。
这两门课是以前没有的。劳动课从一年级开始学,在每个年龄段都给了具体的建议,可以参照实操。
信息科技课非常有时代感,带孩子们了解信息安全,学习互联网知识和应用能力。
5、科学课和综合实践课学习时间提前了。
这两门课以前都是从三年级开始学,现在是从一年级开始。而且跟以前相比,小学的科学和初中的理化生衔接更加紧密。
6、艺术课的内容更加丰富了。
一年级到七年级除了音乐、美术,还有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
总体来说,语、数、外的变动侧重综合能力和素养培养,科学课、艺术课和综合课的变动非常大,这些副课以前只是喊口号,现在要逐渐落到实处了。
小编发现:
【识字与写字】相较于2011版课标的【识字与写字】在序列上有调整,且内容上有新增。
【阅读与鉴赏】较2011版课标的【阅读】更为详细,且在序列上有调整。
【表达与交流】在2011版课标的【写话】/【习作】+【口语交际】基础上有新增内容,且在序列上有调整。
【梳理与探究】相较于较2011版课标的【综合性学习】在序列上有调整,且内容上有新增。
问:我还发现两版目录比较中,有一些新增的内容?
答:是的,有的是在原有目录的条目中有新增,比如在“课程目标”中新增了“核心素养内涵”,在“课程实施”中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有的区别于原来的目录成为一个独立的板块,比如“课程内容”从2011版“课程目标与内容”中独立出来;有的是一个新添加的独立板块,比如“学业质量”。
新增“核心素养”:让核心素养落地生花
“让核心素养落地”,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工作重点。
核心素养分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
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新增“教学研究与教学培训”: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期待
1.坚持终身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2.立足教学实践,提高教研水平
3.适应时代要求,提升信息素养
4.聚焦关键问题,推进校本教研
5.加强区域教研,推广典型经验
6.发挥制度优势,推进研修融合
7.依据课改理念,设计培训内容
8.采用多种方式,增强培训效果
新增“课程内容”:回到知识学习为人服务的初心
“课程内容是课程标准修订最为实质的问题。课程内容不变,核心素养理念很难落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资源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吴刚平说。
2022版课标的“课程内容”从“主题与载体形式”、“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表述。
“主题与载体形式”包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包括:
新增“学业质量”:从查验知识点到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素养为导向,考试和作业是课程改革中不可忽视的关键领域。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
依据义务教育四个学段,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
问:我还发现两版目录中都有“附录”,“附录”部分发生了变化吗?
答:是的,“附录”部分也有一些我们值得关注的变化。
2022版课标“附录一”中,原7~9年级推荐61首古诗,2022版课标中去掉《河中石兽》,变为60首古诗,整个学段推荐的古诗文也相应减少为135篇。
2022版课标“附录二”变为“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2011版为“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增加了“课内读物”,强调“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并相互推荐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
2022版课标“附录四”中的“字表中的附带部首变体”由前一版的17字更改为13字。且字表由前一版的按音序排列变为按笔画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