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育人 劳动立德
——以劳育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许昌市建安区实验中学 王勇霞
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导纲要》是《中共中央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配套文件。可见,从国家层面已经确立了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位置,将劳动教育提高到了劳动育人的高度
无独有偶,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主席朱晓进委员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提案,朱晓进委员认为,要充分发挥劳动的人功能,以劳立德,以劳增智,以劳创新,以劳健体,以劳育美,要挖掘劳动育人的价值,建立系统性的劳动教育方法。培养青少年正确劳动观,养成健康的劳动兴趣,磨练辛勤的意志品质,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在教育教学中,除了设置独立的劳动课程体系外,还整合其他学科课程中与劳动育人相关的内容,充分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劳动、家务劳动,志愿活动,社会义工等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
在劳动课程学科教学中落实劳动教育,在其他学科课程教学中培养劳动观念和态度,在各类实践活动中训练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在有组织的劳动活动中,养成分工合作互助和责任意识,在校外实践中延展劳动教育空间,让学生强化认识、体验,懂得发现、探究、合作。
建安区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在李英校长的带领下,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劳动实践意义重大。贴近实际,积极探索,多措并举,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劳动教育实践形式:
一、校内劳动教育:
1、以校园土地资源为依托,搭建师生劳动平台。
利用校园空地,有效整合,组织师生开垦利用,建立校园开心农场。并将土地分到各年级,以年级为单位,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师生共同参与,种植各种时令蔬菜、花生、甜瓜、黄瓜、西红柿,豆角,西瓜等,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充分利用劳动课和课余时间进行劳动实践。这样,既丰富了师生课余生活,又可以享受自己用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还可以让学生明白劳动成果“粒粒皆辛苦”,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
我校结合校园开心农场,创造性的把生物课搬进农场,在种植的过程中对于所涉及的生物专业知识进行讲解,例如利用种植的小麦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种子的萌发等知识点;利用种植的月季讲解植物的生长、开花和结果;在种植的过程中,翻土、播种、浇水、施肥、收割等工序都由学生纯人工进行。对于植物的生长条件、生长过程有更好的理解,也能够体会劳动的艰辛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敬爱。最后在植物成熟之后,可以利用成熟的作物制成一系列产品,如馒头的制作、月季花的欣赏、玉米的品尝等等,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喜悦,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培养他们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斗志。
2、分组参与日常劳动,共建美好校园
在日常工作中充分体现出日常劳动的重要性,将学校卫生区域分给各班级各年级,将就餐区分给各个年级,每天按时打扫,始终保持全员参与劳动,每天参与劳动的最终劳动教育目标
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充分体现出小当家,大未来的教育思想,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每个同学每天都有劳动任务,是劳动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既保持了校园环境的整洁又对学生进行了劳动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现在无论任何时候,走进校园,整个校园都是干净整洁,每个班级吃晚饭,餐厅桌面地面都是干干净净的,这是的劳动教育,已经深化为一种行为习惯的教育,每个学生都养成了一种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高贵品质,从而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3、弘扬传统文化,不忘劳动本色
我们以中华传统节日为劳动教育切入点,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假如劳动教育,比如我们利用端午节邀请卡家长到校和学生老师一同包粽子,冬至邀请家长到校和学生老师一起包饺子,以家校共育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将传统文化与劳动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历史是由劳动者创造的,从而生成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形成浓浓的家国情怀。
二、家庭劳动教育:
家庭为主阵地,共育感恩父母心
以家庭劳动教育为主阵地,以日常生活基本技能、技巧为主,以劳动辅助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各种生活技能大赛、生活小窍门比赛等。我校每学周安排一种生活技能比赛,例如:叠被子比赛、梳头比赛,穿衣服比赛,钉扣子比赛、洗脸刷牙比赛等等,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低年级不做家庭作业,但是必须做家政作业、劳动作业,我们对不同的年级布置不同的劳动作业,比如,一年级的学生,我们布置洗袜子劳动作业,二年级我们布置扫地、洗袜子的作业,三年级我们布置择菜、扫地、洗袜子的作业。督促孩子在家养成劳动的习惯,把劳动的校风逐步延伸到家风当中去,我们会设计像“孝心少年”主题课程这样的作业单,让孩子在家做完事情后能写则写,能画则画,表达对劳动的感受。
在假期,我们还号召学生在家走进厨房,进行帮家长做一道菜的活动,我们号召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洗衣服,自己打扫房间卫生等,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家长的不易,从而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感恩。
三、社会劳动教育:
劳动实践齐参与,服务他人献爱心
我们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社会属性,就有计划的系统的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性劳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劳动者的艰辛,从而形成感恩社会的心理
我们组织学生到社区、到敬老院做义工,打扫社区卫生,照顾老人,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我们还组织学生到超市充当一天的售货员,举行我要卖出一件商品的活动。组织学生当一天环卫工人、做一天城市管理工人等等系列活动,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让孩子亲身参与到劳动中,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尊重普通劳动者。
结合小记者社团活动积极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参与陶艺、布艺、金工、木工等工作,这些劳动教育对学生既是一种体验,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未来社会是一个充满机遇又充满挑战的社会,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相应的劳动本领、劳动专长,才能立足于时代大潮。因此,建安区实验中学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强化学校学校劳动教育、不断丰富劳动教育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外延,将课程设置与前瞻性的项目化任务结合起来,将学生个性特长爱好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多样化的劳动实训平台,促进学生在劳动教育中主动、生动地发展,同时还可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让劳动教育为学生点燃理想的火种,为学生奔向美好未来生活插上腾飞的翅膀。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创新劳动教育模式,以及我们倡导的“四园”劳动教育模式,既:校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核心阵地,起主导作用;田园是劳动实践教育的特别场域,起基地作用;家园是劳动育发生的重要地点,起基础作用;社园指向儿童目前与未来场景,起支持作用。已成为建安区实验中学教育集团的一个亮点,成功引领建安区教育界劳动实践教育的发展,我们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已经形成了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最朴素的劳动教育精神,我们每个实验学子都是眼中有光、脸上有笑、心中有爱,脚下有力,他们胸怀祖国,放眼天下,担当未来。
通过劳动教育我们最终实现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教育价值,扣好了孩子们人生的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