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个体差异 实施分层走班
建安区实验中学 马明伦
为了深化学校的素质教育改革,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把课程的选择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的空间,我校将针对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开展分层走班制教学试验,开展分层教学的探索。
所谓“分层”就是指根据学生在学科方面的不同程度,进行层次划分,使学生在该学科方面取得应有的发展。 “走班制”指上课的教室和进行教学的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能力进行层次划分,选择在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班级中上课,不同层次班级的教学内容、作业布置、考试难度等都是不同的,这就适应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了顺应这一教学改革,自5月份以来,我们七年级英语这一学科,就采用了这种“分层走班教学模式”,事先在七(1)、七(2)、七(3)这三个班试点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1)据学情分层。把学生自七年级入学以来的三次英语考试成绩平均,然后根据成绩分为两个层次,即A层和B层,A1、A2属A层,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分别集中在七(1)和七(2)教室上课,B层的学生英语成绩相对较弱,集中在七(3)教室上课。分层的学生凡英语课均在相对应的班级听课,并且三个班同时上英语课(含早晚自习课)。课表由教务处与年级组协调统一安排。
(2)管理方法。相对于原行政班而言,分层走班的班级称为教学班,班内各设一位班长,负责教学班的班务;每个教学班均设三个课代表且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班,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面学生的作业、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新教学班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考试后,根据学生的成绩及实际情况,实行“微调”,成绩进步的学生可以升层,成绩退步的学生可以降层。
(3)座次安排:教学班的学生要在指定班级的指定位置听课,由教学班班主任安排好各班的座次,以便顺利开展小组学习及班级管理。
(4)学情反馈:每个教学班内各行政班的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状况由教学班班主任负责,作好记录并及时向行政班的班主任反馈,使行政班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5)分层管理,统一规范
搞好分层班的教育教学管理是常规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在“分层走班”教学初期,教学班与行政班要注意协调,统一要求,形成规范,养成习惯。
分层走班制,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为全面提升了学习的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我校课改中的一大亮点,也是我校尝试的初始。如果效果显著,学生成绩优异,今后会有更多的科目分层走班。期待这种教学方式会越走越顺利,越走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