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生本教学感悟
建安区实验中学 马明伦
从教30年来,我总觉得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仅仅是教学的对象,没有认识到学生还是丰富的 鲜活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总觉得学生苦,老师累,教学效果不理想,有个问题一直深深困扰着我——如何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到起来,把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为此,我一直在寻找新的教学理念,直到去年暑假学校派我们 去广州听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和做法,我眼前一亮,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教学理念吗?九月份一开学,我们就非常高兴地进行了实践,刚开始,我们很担心,还抱着怀疑的态度。直到后来在学校领导的关注和帮助下,让我在校外校内多次进行生本的学习,才总算有点开窍了。
随着这股教研改革的春风,我教的七(3)班作为了生本实验班,其实,在我们的实验成果还没有出来之前,我是不想多说什么的,因为这样容易沾上“黄婆卖瓜”之嫌。我只知道生本教育的课堂的确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教师只充当服务者,不允许“一言堂”,不容留“满堂灌”,一句话形容就是追求“百家讲坛论坛”式的课堂。或者,我对生本的了解还是皮毛,并不能做什么深入的经验之谈,在此我只能用四个“突出”来写下我的体会: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合作,突出探究。
1、突出学生。刚开始搞生本时,我曾经迷惑过,因为我就怕课堂纪律乱。因为学生一乱,课堂上就失去了严谨有序的教学气氛,也会打乱我的教学思路,干扰了我的教学进程,影响了我原定的教学计划。而且我还认为,课堂纪律乱时教学组织能力差的一种表现,最后让老师和领导失望。所以一直以来都为了寻安静,我不惜收敛起笑容,压制学生的思维,上课时全身心地关注着自己的教案,不敢越雷池一步,规规矩矩地完成教学计划。到头来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学生给我面子都是因为我是班主任而已。但现在的生本课堂上,我不怕学生乱了。每堂课老师讲话时间很少,多数时间都交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而我则笑容可掬地来往于人声鼎沸的各个小组之间,参与他们的活动。
2、突出学习。每天上课的基本过程是:(1)课前预习;(2)课上讨论;上台发言 展演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3)课后的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或者在走动的过程中。我的课堂看上去有点乱,但是每个学生听说下节课还是生本课时,都会不由自主的大声说:“我来我来让我来。”很想在同学老师面前表现自己。
3、突出合作。课堂上我强调学生小组学习。我把班分成15个小组,每小组4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小组探究,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生通过预习大部分知识都会了,这还要老师干什么?若这样那我真的很清闲了。但这种闲,就意味着学生自觉的忙,意味着人人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信合作的效率也会高。可惜我班的学生到现在自觉性差的人还是很多,针对这种情况,我会采取每个星期情愿放弃一节英语新授课,给出提纲进行整个单元的预习,这样的合作就不会白费了。
4、突出探究。过去,我抓紧课堂上的分分秒秒,不惜口干舌燥地进行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铺好了一条条正确道路,牵着学生的手顺顺利利地走下去,心想决不看着学生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摸索前进,但是万万想不到原来我是大错特错。通过学习探索,我明白了,错误常常就是正确的先导。没有错误的认识,就显示不出认识的正确,我和学生都是在互相比较中,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于是我每天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地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在生本开展期间,我考虑的不是学生成绩是否会大大提高,我只关注他们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是否浓厚,课堂学习是否快乐、轻松。
通过一段的实践,无论错对,学生都敢于张口说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高了。这只是个尝试,以后的路还很长,在教学的路上慢慢探索,潜心钻研,找出一条适合我校的生本教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