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苌庄中心学校 宋晓冰)
赵彦红发起了2020-02-15
0
回复
10
浏览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是的,有人用奉献为他人送满园春风,有人用坚守换更多人的功成名就。

 

      曾参加过一个演讲比赛,参加比赛的老师都准备的很充分,普通话;声调的抑扬顿挫;感情拿捏和把握;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当一个老师的演讲开始的时候,台下发出了轻微的嬉笑声。我知道大家笑的原因,是因为这个老师浓重的口音。她说的是咱们河南普通话,也就是方言。当时我也笑了,笑过后,却有浓浓的悲哀涌上心头。我的家,在偏远的山村,老师们因为年龄或是信息的闭塞等原因,他们不能用普通话进行授课。他们只能用浓浓的乡音从“a.o. e”开始,一点一点的带我们完成人生的启蒙教育。引领我们认识美妙的中华汉字,体会中华汉字的独特韵味与旋律,为我们开启一扇知识的窗,打造一座通往外面世界的桥梁。一批又一批的的大山儿女走了出去。他们发现,外面的世界真的像老师说的那样很大、很美,人人都说普通话,网络用语层出不穷,稍不留神,你就会被周围的人说“out”了,同学们留在了老师所向往的地方。而站在讲台上的那个人,好像被时间遗忘在这个山脚下,你记不清他教了多少年的书,也不知道他到底在讲台上站了多久,你唯一知道的,是他用那浓浓的乡音,教书育人,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真的是桃李满天下啊!学生们说起话来都字正腔圆,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回到大山里来,那三尺讲台上坚守的始终是那一声声悠扬的乡音。

      龙应台在“目送”里有这样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明白,所谓父子母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其实何止是父母,做老师的又何尝不是在用自己的坚守完成一次又一次的目送呢,每一次的目送,都意味着学生要走向更好更远的地方,独留下老师在三尺讲台上默默无闻的耕耘着一生的清贫。

 

 

 

       的确,作为一名教师,从踏上讲坛的那一刻起,我们就选择了无悔的坚守着“教书育人”这片沃土,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一曲无私奉献之歌,因为我们知道,雄鹰用翱翔回报蓝天,骏马用驰骋回报草原,我们唯有用创新与热情回报教育事业,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这是我工作的第七个年头了,从最初的满腔热情、到后来被社会上关于老师的负面消息削弱积极性,也曾有过迷茫和动摇,再到现在被学生的笑脸和关怀感动着,变得越来越平和的我,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充满了自豪感,感觉自己在和学生们一起刷新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是啊,世上很少有像“教师”这样的职业,与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世上很少有像“教师”这样的职业,承载着千千万万家庭的希望和梦想,世上很少有像“教师”这样的职业,需要良心和智慧去塑造人的心灵。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我认为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在自己的情怀里,为有价值的目标去不懈努力。曾经,我是苌庄中心校的一名学生,学校老师用自己的坚守目送我离开,成就了我的教师梦。如今,我是苌庄中心校的一名教师,换做我用坚守来成就学生们的美好未来。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