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研究
liyangping发起了2019-07-25
0
回复
32
浏览

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研究

 刘景霞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策略 ,它有利于学生思维、表达、人际交往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如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值得探究。分组原则、合作技能训练、学习任务的提出、合作氛围的创建、学生自学程度与教师角色定位都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有直接影响,只有正确把握这几方面,才能彰显小组合作学习的独特风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小组合作  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这就意味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针对这个课题的提出,对于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对于班级中参差不齐的学生,语文课程标准就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发展特点,秉持着个体需求和接受能力的不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给予学生多方面的帮助,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进取心。

   
一、合理分组,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稳定性,灵活性”并举

小组是开展合作学习的载体和单位,“如何分组”影响深远,我认为应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所谓“组内异质”,就是小组成员在性格、能力、学业水平、家庭背景等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组间同质”即小组间减少差异性,使各方面情况相当。

我根据班中孩子的学习情况、性格差异、习惯的不同,把孩子分成四人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座位。分配同桌时以一个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和一个各方面稍显弱些的一个座位,美其名曰:“精准扶贫”。小组成员的分配依照优、良、中、差的原则来进行,以确保每个小组之间实力相当,尽可能是各小组之间的竞争公平合理,使每个小组是全班的缩影或截面,不可能力差异过大,这样为开展可做学习进而竞争奠定相对稳定的基础。实验证明三人至四人组,合作效率最高。每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考虑到班中孩子的整体情况,我最后确定班级小组为四人小组。如果是一年级,可以用两人一个小组的形式进行。因为一年级的课文浅显易懂,主要以读写为主,孩子的年龄较小,两人一小组,教师更容易把握课堂。“稳定性”指“组内异质”要坚持,小组成员相对稳定;“灵活性”指小组组织形式、汇报形式可相对灵活,能有效避免学习疲劳,兼顾二者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的提升。

二、合理分工,交给方法。

分好组后首先要安排好组长,组长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合作之前给小组内的同学分好工,组长分工有一个原则:根据小组成员的基础不同,在问题的难易度上要把握好,讨论问题时要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确保每个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其次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我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合作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适时对各组的合作情况进行表扬和鼓励,肯定各组的长处,然后针对个别不足,稍加引导,善意的提醒、点拨,绝不能一棒子打死,挫伤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合作的热情。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取心,适当的奖惩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每个小组,在平时上课、预习、作业、听讲等各方面加强评价,督促各组主动帮助后进的同学,为组内多加分,每周评选一次优胜小组,给与适当奖励。两年下来,一部分负责人、有方法的小组长就能培养起来,他们能较好地组织全组同学开展预习、学习活动,效果较好。

    三、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对于小组合作,最忌讳的就是有“旁听生”的出现。小组合作学习,既然合作,那么人人参与很重要。那么如何让学生意识到只有每个同学都参与,才能体现小组合作的价值,才是集体意识的表现呢?那么学会注意倾听该是孩子们首先要学会的。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孩子一窝蜂的乱成一团,还没听清楚合作的内容和要求时,就唧唧喳喳嚷起来了而且和合作内容无关。这时我会要求孩子们停下来,听清楚合作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在小组成员交流时,有的孩子东张西望,不听别人说,还有的孩子,别人还没说完,他就插嘴,弄的胆小的人不敢说,又怕说错。这时,我会要求孩子注意倾听。因为倾听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尊重别人的一种品质。其次还要学会评价。在语文课上,学习生字,朗读课文,讨论问题通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孩子们读生字,朗读课文时,我不仅要求其他成员倾听,还要学会评价别人,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在读生字,朗读课文时,别人读错了,能主动为他找出来。这点,大多数孩子都比较踊跃,尤其是在低年级,一旦有人读错了,全班的小手立马举了起来,非要把错误揪出来不可。而别人读的好的地方,却不被孩子们关注。这要靠老师的引导,我通常会问:“有没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呢?”在每一次的评价中,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自然就会去发现别人的闪光点。现在我们班的孩子已学会了评价,评价别人的同时,也反映出他自己在认真听,对别人是一种肯定,帮助,对自己也是一种学习。

    四、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内容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而,合作学习内容的确定必须建立在“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热情”的基础上,教师应通过认真地备课,挖掘出教材中有深度、难度、有开放性等值得研究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

   
例如,一位我执教《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要求每个小组合作讨论:居里夫人除了外表美外,你还在哪些方面体会到了居里夫人的美丽?学生个个热情高涨,小组间运用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的形式进行交流。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议论中升华。通过划关键句理解内容。最后分组交流展示。每个小组通过自己的学习充分理解了居里夫人坚定执着、淡泊名利的内在美。在小组讨论的同时,老师适时点拨,不但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有学会了抓关键词、关键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学生在快乐中完成了这次合作学习任务。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了其不可估量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既能使学生取长补短,潜能得到开发,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从而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老师要舍得放手,舍得花时间,手把手的指导,让小组学习落到实处,引领孩子们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建设[j].教育科学研究,2003,(2).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践[j].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3]刘月霞.郭霞.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