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教学的思考
liyangping发起了2019-11-17
0
回复
19
浏览

汉语拼音教学的思考

刘景霞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编排的统编版教材关于汉语拼音的安排体现了标准所要求的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开放性等特点。这样的教材,给了我们教师极大的创新空间,我们努力在教学上打破以往强调字母音、形的教学程序,变革教学方式,努力激发学生的探究 、合作的学习精神,使枯燥、单调的拼音课,迸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乐上拼音课。我在拼音教学中采用的方法是:

  • 利用情景图,练习说话。

新教材每一课拼音教学都有一幅情境图。我充分利用这些情景如,让学生看图编故事,看图说话,让学生从情景图中找藏着的字母宝宝。既锻炼了孩子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孩子自己动手从图中找字母,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二、拼音教学,故事增加趣味性

一年级的儿童,都处于六七岁的年纪,年龄小,注意力时间很短。他们最爱听故事。我充分利用这一点,每一节课穿插小故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叫《i u Ü y w yu wu》 一课时,在学完i u Ü后,我开始编故事:“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小i 和小u 都有一个妈妈,想知道他们是谁吗?”孩子们都很好奇,我出示Y 和W 把他们贴在了i 和u 的下面,孩子们恍然大悟。我接着说:“孩子们,小i 和小u 好久都没见妈妈了,这次见了妈妈,赶紧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好想你。”大Y和大W妈妈拉着他们的手说“孩子,走妈妈带你去游乐场玩。”它们就组成了整体音节yi 和wu ,小Ü看见了,呜呜地哭了起来,说:‘我的妈妈在哪里,我也想找妈妈。’大y妈妈看见了说:“孩子,快把眼泪擦去,我也带你出去玩”就组成了整体音yu。

在学习an  en  yin  un vu 一课时,其中vu和j q x 相拼依然是孩子们掌握的一个难点,在区分这个那点时,我引入了一个故事:小in想和一(1)班的孩子一起玩,但大家说:‘不行不行,你太小了,能不能跟我们去。”小in一听着急了,说:‘这可怎么办呢?’我请妈妈带着我可以吗?大y妈妈拉着小in的手,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in,高高兴兴地玩去了。小vn看见了哭了,大y 妈妈说:’孩子,别哭了,走我带你们一起去。”就组成了整体音节yun 。小un看见了,过来一般推开小vu,说:‘大y妈妈 带着我,不是你’亲爱的一(1)班的小法官们,大y妈妈带的是谁呢?孩子们立刻说:‘是小ün’一个小故事让孩子们区分了yun的组成。

三、拼音教学,丰富多彩的游戏激发兴趣

以多种形式的游戏和搞笑的活动来组织汉语拼音的学习,如“猜一猜(看口形猜韵母,根据音节猜图画等)、传一传(一个接一个把看到的音节传下去)、变一变(用电线折成字母)、玩一玩(出卡片,一生出声母一生出韵母,拼成音节读出来,谁读得快又准,谁就赢了,赢者能够刮对方鼻子)、拔河比赛(易混淆的字母写在黑板上,两组小朋友分立两边读卡片,读对的卡片贴在该组绳上,哪边多哪组就赢)、小白鸽送信(信封上用音节写着送信人名字,读对了就能送对,给送对的一份礼物)、长颈鹿请客(叫出用音节标出的菜名)、考一考(拿卡片去考别人)“等。透过趣味性强的游戏和活动,学生对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对音节的拼读用心性更高,学得简单,练得扎实。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她永远具有不完美性。新教材拼音和识字几乎是同步进行的,一个多月教学下来,发现该会认的生字很多学生还不会认,无疑反复呈现是一种有效手段,但是让孩子多读读看的时光在哪里呢?。如何在拼音教学的同时充分利用时光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呢?这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从《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来看,汉语拼音的教学目标的完全实现,就应是整个低年段的要求。这就是说,汉语拼音不是一年级的要求,也不是一年级第一个学期的要求,更不是一年级第一学期上半学期的要求。因此,我们对孩子们现阶段出现的还不能够很好地拼读等问题不要操之过急,还是要慢慢来。在后面的认一认、识字、课文、练习等的学习中,学生每一天都还要超多地重复使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的,他们会越用越熟的。“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要不得。期盼着,一切都会好的。不仅仅是老师,家长也要懂得这一点。对孩子持续极大的耐心,极大的期盼,不急于求成,孩子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励、呵护,及时地肯定。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