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朋友》教学反思
liyangping发起了2019-11-19
0
回复
20
浏览

《我们做朋友》教学反思

《我们做朋友》是统编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口语交际。新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总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本课教学中,关键是让学生能够向他人介绍自己,并能引起话题,还要知道与人交往时,“看着对方的眼睛”是一种基本的交际原则和礼仪。所以,我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为:能够向他人介绍自己,并能引起话题,能够与对方对话;知道与人交往时看着对方的眼睛,并能在日常交际中进行实践。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我采用儿歌引入的方法,师生同唱《找朋友》,然后给大家带来一个绘本《好朋友》,先让小公鸡咕咕给大家介绍,然后让孩子们明白找朋友时怎样进行自我介绍,然后老师又出示课本插图,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和别人聊天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然后又神秘地说:“老师今天又带来一个交朋友的法宝,大家想不想知道?”孩子们极有兴趣地说:“想”。然后出示儿歌,让学生读,然后说说儿歌告诉我们了交朋友的什么方法?指名说,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交朋友要有礼貌,交流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老师先示范交朋友,然后指名上台交朋友,最后让每一个学生做交朋友的游戏,可以和班里的同学交朋友,也可以和后面的听课老师交朋友。目的是给孩子创造一个说话的环境。后来出示绘本《好朋友》的内容,引导学生朋友相处的规则,以及和动物植物也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花花草草。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1.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孩子们敢说、愿说、乐说。

 2.孩子们知道了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这个目标基本达到。

不足之处:

1.和别人聊天时盯着对方的眼睛学生虽然知道这一交际的原则,但在实际的交流当中,孩子并没有践行这一原则。

2.孩子们上一年级已经两个多月,孩子们之间已经熟悉,但老师创设的语言环境还是孩子刚入学时,进行自我介绍。这个环境是个假环境,并没有让口语交际真实地发生。

改进的措施:备课时要细读教参,明确教参的具体要求,根据教学目标,严格落实目标,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为目标服务。针对本节课,后面怎样和朋友相处的环节去掉。老师不再做示范,因为老师的示范容易让孩子陷入思维定式。在进行交朋友的环节,可以让孩子直接到台前交朋友,让口语交际真实发生。然后让大家进行评价,让孩子真正明白交朋友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再让大家互相交朋友,顺便老师作为一个采访者的身份采访学生有没有交到朋友,交朋友时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然后进行总结。为了让口语交际在多元环境下发生,老师让孩子给老师交朋友,老师创造不同的语言环境,引导孩子去说话,并引入适当的评价。这样口语交际的目标会落实到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