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晗 浅谈中学生手机管理困境及其对策
小憨_子发起了2022-03-31
0
回复
16
浏览

浅谈中学生手机管理困境及其对策

王晓晗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成为重要的智能移动终端。只要稍加留意,随处可以看见一 些高中生拿着手机边走边玩,许多学校已经达到人手一部手机的状态,对高中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手机对学生行为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拓宽学习资源获取渠道,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等。但同时手机是一把双刃剑,在为高中生学习生活成长带来便利的同时,还伴随着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一些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无法自拔,熬夜看网络小说或聊社交软件,许多学生被手机夺去了太多的注意力和时间。

 2021年,针对焦点问题,教育部先后印发了5个专门的通知,对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和体质这5个方面的管理分别作出了规定。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部在手机方面要求:有效带入校园,细化管理措施,加强教育引导,做好家校沟通。通过文件能看出,我们需要要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而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联系各科任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教育力量的桥梁。在学校里,班主任是与学生在一起相处时间最长的老师,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源,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起着导师的作用。班级的手机管理依赖于学校的明文规定,更需要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的耐心教育与细心监督。班主任比学校管理部门或代课教师更了解每个学生,比家长更懂教育方法,说话更有力量,由于班主任的特殊地位,由班主任对高中生使用手机现象进行干预,效果也许会更好。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手机管理不是一个点的问题,是一个系统的问题。涉及到学生个体、班级群体和家庭成员和学生社交圈。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学生使用手机情况。之后弄清目的,对症下药。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宣传引导,促进行为习惯养成 我们通过班会、国旗下的演讲、小组谈论会、交流会、心理辅导、校规 校纪等多种形式明晰手机使用界限和要求,引导学生养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二)开通绿色通道,实行人性化管理 我们把校园手机管理的重点放在“校园之内,课 堂之外”同时开通绿色通道,实行手机进校园申请制度, 学校设置手机存储箱、存储袋,实现特殊情况下学生 携带手机入校园的专人管理,为家长提供便捷联系学 生的途径和措施,做到既精细化管理,又人性化服务。

(三)做好家校协同,共同营造良好氛围 我们通过家长会,讲清楚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 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将手机管理的具体有关要求告 知学生家长,明确要求家长切实履行家长的职责,通 过致信、座谈、家访等方式,提醒家长善引导重监督, 合理安排学生放学后和节假日的生活,以良好的学校 环境、家庭氛围、社会风气巩固育人成果,形成家校 协同,育人合力

(四)在加强宣传引导方面,尤其需要注意多开展有效的班会。班主任要面向全班,公开讨论手机问题,不扭捏不回避。有些看似是手机问题,但要根据背后的原因和找到具体的解决措施比如:生涯规划教育(树立长期目标,不沉迷眼前快乐)、学习氛围营造(树立短期目标,凝心聚力去完成)、班级手机秩序的教育、班级活动的开展、人际关系的改善。具体魅力班会主题可定为:“当‘机’立断,我的手机我做主”、“结对约定共管理”、” 做时间的小主人””学会放弃,终身受益“”珍惜朋友,消灭‘敌机’”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开展班本课程,例如:共读凯利·麦格尼格尔的《自控力》。

手机进入校园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手机没有对错之分,重要的是学生如何使用手机,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范,给学生一个合适的环境。从政府层面来说 ,需要政府部门不 断加强对智能手机市场的监管 ,同时建立健全多方面合作机制 ,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手机应用意识 ,充分发挥政府在中学生手机使用管理上的引导和监管作用 ;从学校层面来说 , 不仅要一步强化教师的师范引领作用 ,还要在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基础上 ,对学校所实施的中学生手机管理制度以及学生心理疏导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从而形成教师 、 家长与学生形成联动机制 ,最终构建变堵为疏,形成智能化学习氛围 ;从家庭层面来说 , 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要形成对手机的理性认识,正确引导与帮助学生合理利用智能手机 , 帮助中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从学生的层面来说,要不断强化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 从而建立健康的身心与行为习惯 。学生手机管理涉及方方面面,不可能一蹴而就,班主任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