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通过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合作共育,实现对学生的培养。这一点我们许昌市毓秀路小学也一直在坚持做,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
现阶段我国学生教育现状而言,实现家校合作共育,对学生良长对家校教育的认知。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建立交流群的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校层面
(一)健全家校共育制度
要想实现家校合作共育,并以此为基础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积极作用,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策略就是建立并不断健全家校共育制度。健全家校共育制度,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的方式来实现家长对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的掌握,并以此为基础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其次是成立家长委员会,以家长委员会为主要载体,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具体表现,对症下药,实现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加大家长培训力度
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家长在家校合作共育中的积极作用,学校应加大对家长的培训力度。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家长学校专题讲座的方式来不断提升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能力。学校可以邀请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对家长进行培训,将学生的学习特点、行为习惯等相关信息告知家长,不断加强家长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认知,最终实现家长对学生的家庭教育。
(三)细化家庭教育任务
细化家庭教育任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家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制定教育计划的方法来实现家庭教育任此,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学校务的细化。例如,在学生每个学期开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长期的家庭教学计划,并在开学一个月前后将整个教学活动内容以及教学计划告知家长。如此就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家长进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认知,最终实现家长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构建家校网络
(一)多渠道完善家校共育网络
学校可以通过家访与家长会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完善家校共育网络,这样不仅可以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还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有助于家长和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培养计划,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信息技术被应用到了教育过程当中,而在家校合作共育方面。巧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家校合作公寓的整体水平,学校可以通过搭建网络信息平台,例如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送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高质量文章,以此来提升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知。
(二)开展家庭教育活动
除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活动之外,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在家校合作共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主要包括两项工作,首先是健全家长会制度用。家长可以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来实现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首先,家长应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在实际生活中将一些常见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告知。其次,结合学校具体的教学目标,营造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最后,从生活中的点滴人手,结合生活实际,实现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评价方面
(一)家长定期反馈情况
在家校合作共育过程中,学校和家长要想真正地实现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除了上述的一些工作外,做好整个教育过程中的监督指导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这过程中,家长应定期将学生家庭教育的情况反馈给学校,及时反省自身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进,最终实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学校及时总结反思
学校在家校合作共育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也应做好相应的总结反思工作。学校总结反思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日常教育总结反思,主要是教师应对自身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二是对家长的反馈进行及时总结反思,主要是根据家长的教育反馈,及时总结分析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后续教学计划的制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基于现阶段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将家校合作共育应用到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通过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不断提升家校合作共育的整体水平,才能真正做好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以此为基础,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