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仁爱一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里萨修女传》有感
iamsuxing发起了2020-11-16
0
回复
11
浏览

余秋雨先生说:“在尊严的问题上,自己和他人处于相同的方位。看重自己的尊严,一定看重他人的尊严,反之亦然。尊严,在互尊中映现。这种互尊,如镜内镜外”。 

读《仁爱一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里萨修女传》,深为其超越姓氏、种族的博爱所憾动。特里萨修女1910年生于土耳其人统治下的马其顿, 1931年正式成为修女,1946年,这一年她36岁,在一列夜班火车上,做出了一个这样决定:我要离开修道院,帮助穷人,在他们当中生活。虔诚信奉天主教的特里萨修女到当时世界上最贫困的印度加尔格答,在这个被称之为“人间地狱”的地区创办学校、医院,专门救护“穷人中的穷人”即流浪者、濒临死亡者、弃婴、残障儿童、麻疯病人….她以瘦削的身体和超人的毅力克服种种艰巨,对任何苦命人都真诚地尊重,开辟了一个充满仁爱、只计付出、不求回报的人间天堂。

做穷人的朋友不仅要有爱心,更要有非凡的勇气,在当时动荡的政治格局,多变的形势之下,她常常处于极度的困境中,靠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钱物根本无法支撑日益加重的财务支出,甚至有一段时间她自己也没有东西吃,要挨家挨户地上门乞食,却把所得之物奉献给更饥饿的人。得道者多助,她终于从山重水复走到柳暗花明,她的队伍渐渐庞大,修女们自发地聚集在她的左右,为这个神圣的事业奔忙不息。她相继创立了“儿童之家”、 “清心之家”。

爱无界限,一颗爱心燃起千烛光。她选择最艰苦的地方,到处行善。她的博爱冲破了宗教和贫贱之墙,她救助的人无论信奉印度教、穆斯林、还是犹太教,她都会尊重他们的信仰,以他们所选择的方式生存。特里萨修女相信:“爱不用非凡,却要持久!不要因为必须才去助人,而要真心地喜欢帮助人!愉快的心通常来自燃烧着爱火的心,如果你学会乐于助人,如果你学会关心他人,你的人生就会变得更加美丽。”

整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特里萨修女是如何抵制住人世诱惑坚持下来,在天主教会人数普遍下降的社会大环境下如何不通过任何公关宣传让她的修会蓬勃发展,让社会各界人士都能满怀热忱参与其中,如何将一个垂死之家办得如火如荼,如何让一个个慕名而来的志愿者受到心灵的洗礼。就像在课堂中,老师让大家说出自己的感想,每个人都会有所不同,但最核心的一个可以归纳为一点,那就是:特里萨修女身上那无私崇高的奉献精神应该是一个社会的核心精神。

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在GDP不断增长之时,在综合国力整体上升之时,中国城乡区域发展贫富差距却越来越大,国民的幸福感指数在物价水平直线上升、买不起房、看不起医、上不起学的重压之下,丝毫不见有所提高;甚至于屡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黑心商业现象。这一些,在我的观念里,很大的原因是由于这个时代缺少信仰,这里的信仰不单单指的是宗教信仰,而是一种内在的对于幸福的追求,这里的幸福也不只是指个人的幸福,而是对于人类普遍福祉的向往与希冀,对于生活的乐观与豁达。就如《岁月神偷》这部电影里吴君如所说:人,总得信。特里萨修女的信仰追求我们常人难以企及,但每个人都可在生活的每一个细枝末节常怀慈善之心、常怀信任之心、常做公益之举。

掩卷深思:无论信仰为何,我们都要在意于付出真爱,而非沉溺于物质的冰冷;人生苦短,惟有舍弃不必要的所谓繁华,捧出自己的热量,才能够真正体悟生命的真谛!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