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疫情时事热点命题的思考——魏帅领
xcsyzdlgzs发起了2020-05-19
0
回复
15
浏览

       河南省自2019年将地理纳入中招考试科目,也用考试这双无形的大手直接改变了河南省初中地理教学和命题的模式与方向。纵观近年来的高考和外地市地理中考试题,特别是北京等发达地区的中考地理试题,其中的一大亮点就是大量运用时事热点作为第一手命题材料。

       一、疫情命题的意义  

      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作为近几十年来少见的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时事事件,也就成为了众多人预测的命题热点。运用此次疫情作为试题材料,能够体现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点,响应教育部把疫情当教材的号召,让学生能够从时事试题中获得情感的升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潜移默化教育。

我们地理学科提出“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通过疫情相关材料,也能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其用地理知识认知时事事件、用地理能力去解决相关问题,地理学科的核心价值和核心素养的目标也得到的实现。

       同时,以疫情为材料命题,也有助于我们改变我们传统的、以课本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式,让我们从平时授课时就要思考如何融入各项时事材料,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提升现代地理课堂的效率。

       二、疫情命题的策略

       1.广泛性

      我们在命题时,有时候容易思维受限,总觉得以疫情为主题难以找到相关的命题点。其实纵观外地中考命题,是要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更多的是以时事材料作为一个引入,让学生能够从时事新闻背后发现更深层次的知识。

       例如:323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商讨疫情应对问题。就该材料其实我们就可以以323日期间地球的昼夜长短情况、地球公转、地球自转等问题进行相关的命题,如通电话时双方的昼夜情况等等。也可以就向法国出口疫情防控物资的最佳交通运输方式等命题入手,这都是时事命题初级阶段常见的案例。

       2.融合性

      上面我们讲了可以拓宽命题思路,但命题在广泛性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命题还是要考虑一定的融合性的,在命题时,题目要能够与所给的疫情相关材料有一定的融合性,是能够解释疫情相关材料的某种现象或问题的,不能试题与时事材料是两张皮。

      例如:网络上出现一道试题,材料中显示的是新冠肺炎疫情,但转而就去讲蚊子传播的疟疾问题了,这就是简单的转移话题式粘贴命题。

      3.启发性

      更深一层次的,就是要在命题时,能够通过试题让学生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不能是课本上知识的简单考察和罗列。应该是能够提升地理能力、演绎地理原理等有一定作用和价值的,能够通过命题,让课本上那些本来分散的、关联性不显著的知识点能够实现统一、联系,为学生思考、判断提供资源。

       例如:可以给出新冠肺炎国内各省区感染人数的分布图,让学生结合交通、政区、人口密度等地图分析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这就能够体现对于学生地理综合思考、分析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用同样的思维来解决和预判类似的问题,体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思维。

      三、疫情命题的注意事项

       注意材料选取和命题的导向性。首先是在材料选取的过程中,一定要选取国内权威媒体的相关材料,自媒体及境外媒体的材料要慎重选择。其次是在命题导向过程中,一定要体现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实现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不能为了命题而命题,出现一些原则性的错误。

      随着中考地理改革的深入,普通地理教师也要逐步提升自身利用时事材料进行命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在平时的地理课堂上逐步融入时事材料、生活案例,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真正为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而考虑。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