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读曾国藩家书是在2015年,当时是怀着一种好奇的心情去买来看看被称为半个圣人的曾国藩到底有什么高明之处。
当时最喜欢是讲修身的《致诸弟•明师益友虚心请教》这一篇,尤其是第三段,讲读书不必择地择时,只问立志真不真,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我还做了笔记:“然也!如果真想发奋图强,环境好也罢,坏也罢,总能学习。古有负薪牧豕、凿壁借光,说明学习这件事,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愿意,总有办法”。
昨天再来读这篇文章,对第四段有了不小的感触。第四段讲立志。为什么对这一段深有感触呢,前段时间和两个朋友一起聊天,忽然谈起梦想,我说我没有梦想,我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好像这三十多年来一直就被现实这么裹挟着过来的,该上学的时候上学,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结婚的时候结婚。从没有想过“我要什么”,也从没有过“我要怎么怎么样”,从来都是“我该怎么样”,就好像一个半梦半醒的人一直被人群推着往前走,从来没有睁开眼睛看看这个世界,没有看看自己。所以,当时这个问题一下子激了我一下,好像我突然有了一点点意识。但是我依然不知道我要成为谁,我要到哪里去。
但是昨天读到书中“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我忽然感觉胸中一股浩然正气,一种深深的感动席卷我的全身,我被圣贤的胸怀折服。现在我依然没有找到我的路,但是我不再彷徨,我知道先贤会给我指引。这与以前读书时候老师天天讲得“你们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云云不同,这是某个瞬间的自我内化。以前听别人讲的时候我总想,树立远大的理想真是好,真是不错,可是为什么我就树立不了这样的理想呢?怎么样才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呢?没有人能告诉我。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应该朦朦胧胧找到了一点点光。
可是到底该怎么做?书中给了答案,用曾国藩的话说,就是“格物”和“诚意”。说的白一点就是穷究事理,身体力行。一事一物,皆求其理。知一句,行一句。这两样如果能够不断精进,那我们的人生格局会不会变得越来越大呢?
虽然我还是不知道我的梦想是什么,但是现在我相信自己终会找到它,并且不断地走向它。希望我们大家都可以修身立志,最终成就梦想。
20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