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我们全国的教师只能在家里给学生上课,许多老师干起了直播播主,这在很多老师是第一次。但这对于我们老师、学生来说却是一次可以在危难中提高自己的契机。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接触到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聆听无数高人的讲座。我们河南省更是开设了名师课堂,使我们可以跟省名校的名师一堂课一堂课的学习,实在是机会难得。总之,我相信很多老师都收获颇丰,而我也在这次学习中有了不少收获。
首先,我感觉自己的课堂教学从单纯的知识立意过渡到了能力立意。
从知识的处理上,更加注重综合与联系。以《印度》一节为例,除了知识点的把握,我更加注重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比如大到通过区域认知方法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区域的分析方法(如图1),小到通过地理位置的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如何分析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如图2);再比如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前讲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就是要讲清楚各种自然地理要素,而现在除了单个地理要素的教学,同时更加注重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更加注重自然地理要素对区域生产生活的影响。
从课堂教学内容上,更加充实了。以前讲印度的粮食生产特点就是照本宣科:印度粮食产量高。现在则会补充一些材料(如图3),通过让学生阅读材料来说明印度粮食产量高。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把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
其次,我运用课程标准的能力也有了一些提高。
一是课标意识更强了,讲每节课之前先看看课标,结合教材找出本节课要完成的课标有那几条,然后去解读课标。以前上课谁要课标啊。二是更懂得课标的取舍了。以“认识国家”为例,这部分课标共有九条,在每一节的教学内容中不是把国家部分的所有九条课标都完成,而是每个国家有自己的侧重点同样。每个课标要求的地理要素也不是要在所有国家都学习,也是要有侧重点,比如《印度》,人口、气候与农业、服务外包产业是其重点;而《美国》一节,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是其重点。
再次,对图的使用能力也有所提升。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也是主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除了注重常用的地形图、气候分布图、气候统计图之类的地图之外,我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使用思维导图(如图4)帮学生总结知识点,明晰知识之间的联系;注重使用流程图(如图5)分析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形成原因。另外,统计图表也是表达地理事物的重要工具,如曲线图、状图等,都能使地理事物更加清晰、一目了然。当然,也非常有助于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
比如试题原创、教学研究、学生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也在此次疫情期间显现了出来。总之,需要成长的地方还有很多。最后,我的网络技术也有了提升。不仅学会了如何轻松的录课,今天就用钉钉软件录了一节课。而且还学会了使用问卷星设计试卷,使用这个软件很方便地方有两点:一是不用改卷,成绩直接出;二是试卷分析非常详细,每道题每个选项的选择率都给了出来。
当然,除了成长,也有很多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