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样做,教师更幸福》有感
许昌学院附属中学 郜林洁
这月我有幸拜读了《这样做,教师更幸福》一书。该书由张万祥教授主编,收录了很多老师的育人故事。张教授将该书内容分为六部分,以各种典型案例为载体,从教师发展、学生成长、课堂教学、德育实践、班主任工作、师生关系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教师应如何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更好的教育学生。这本书如一缕春风拨开了我对教育工作的很多困惑,给与了我很多教育方面的启示。
在第一辑中,《常怀一颗孩子般的心》告诉我们应怀着一颗孩子般纯真简单的心去和学生相处,从孩子的视角去考虑事件的前因后果、成败得失。《关注学生行为背后的故事》一文提醒教育者,学生行为的背后,往往存在某些潜在的原因,任何教育行为都应该建立在读懂学生心灵的基础上。教师不应该轻易地对学生的行为下结论,不应该以自己的主观意识来采取行动。比如说,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总会碰到一些爱捣蛋的学生,他们从小就被贴上坏学生的标签,上课不遵守纪律,课后不完成作业,甚至还会骂人打架。碰到这样的学生总是让人感到无比的头疼,但是当我们走进了这些学生的内心后,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学习不好总是成为老师和家长的忽视对象,因此他们想通过捣蛋来引起别人的注意。也有些学生可能父母离异,缺少家庭的温暖,只能从同龄人身上寻找关爱,在结交了一些不好的朋友后却得不到家长的正确引导,因而染上了一些不好的习气。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坚信没有天生的坏学生,也没有不能改变的坏学生。对于那些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我们应该保持着一颗爱学生的童心,多与他们沟通,多去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和成长的经历。只有保持一颗爱孩子的童心,我们才会去尊重学生、懂得学生。只有了解了他们行为背后的故事,才能对症下药,最终走进他们的内心。
在《教师要做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一文中,作者同样讲述了他如何改变一个班风浮躁,学风不稳定的班级的故事。有时候,面对不听话、不守纪的学生,无论我们怎么绞尽脑汁的想去改变他们都是无济于事,这时我们可以试着换个角度去解决问题: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学生。一个老师只有自己变得足够出色、足够优秀,学生才会接纳你、信服你。而老师对他们的欣赏、鼓励、爱护和老师为他们做的努力、勤奋,就像一阵春风,滋润每个孩子的心。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教育工作虽然琐碎辛苦,但是这也是一份充满幸福感和成就感的工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中,我将常怀一颗孩子般的心,积极关注学生行为背后的故事,用心走进学生的心灵,努力去做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为成为一名幸福快乐的教师和班主任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