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名家,博取众长 许昌一中 王军彩
王军彩发起了2020-11-13
0
回复
14
浏览

        2020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我们一中一行五人共同参加了由新时代教育成长学院主办、魏都区教育体育局和许昌宇华实验学校支持的“中学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暨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黄厚江、王君、贺国卿和茹清平四位名师分别现场授课、做专业成长分享和专题讲座,通过观摩四位风格独具的专家展示不同的课例,我收获很多。因为最近在做的课题与相关的准备都与单元整合有关,看王君老师的著作比较多,所以今天的心得也与王君老师关联得多。

        王君老师现场授课《河中石兽》,这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她并未从常规的字词教学入手,而是从作者“纪昀”、文体“文言笔记小说”、人物“讲学家、老河兵”、出处“《阅微草堂笔记》”出发,小说是现实生活的折射,纪昀设置人物也与所要折射的社会现象密切相关。所以在引领学生通过视频和对联对纪昀有了一定了解以后,王君老师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积累和打通,还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重要字词做了梳理,且创造性地通过视频形式督促读课文和读译文,让学生快速明了文章所讲的内容,然后通过三个明晰的课堂活动——挑战一:用你创造性朗读告诉我,挑战二:用你创造性写作告诉我,挑战 三:用你创造性思辨告诉我,得出这篇文章实际上是纪昀作为当时最大的知识分子对所处知识阶层的深刻反思,并拓展丰富的课外关联知识:《阅微草堂笔记》中对各色人物和塾师等的相关记载、纪昀的《观弈道人自题》,比学拓展《卖油翁》和《归田录》,着重分析“卖油翁的内心为何强大”,得出结论——普通劳动者精油劳动获得生命的自信,而且把劳动上升的哲学境界。他们用劳动带来的通透影响了知识分子、影响了贵族阶层、甚至君王,这是劳动的力量、劳动之神圣的力量。藉由劳动,联系本文主旨顺利得出了——死读书,纸上谈兵,远离实际,不亦颠乎?死读书,局限经验,拘泥死理,不亦颠乎?死读书,迂腐玄虚,故步自封,不亦颠乎?死读书,自以为是,不思改变,不亦颠乎?死读书,道貌岸然,虚伪龌龊,不亦颠乎?……

        王君老师那天讲授的课是一节最新设计的课,践行了她打通“教法”与“活法”授课理念,并经由语言文字本身让学生每一堂课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获得生命的成长。在谈到这节课的设计初衷的时候,王君老师谦虚地说:“作为一个中老年教师,作为中老年妇女,已经走到我的教学后半段了,我们这样的老教师,我们小小知识分子,我近些年反反复复地在自我反省:我犯了哪些思维方式方面的问题?我在想这些东西,所以我在看文本的时候,我才能够看到这些东西,我才觉得纪昀的褒贬当中不仅仅是对讲学家的帮助,所以我才会有我的思维,然后我就查资料,提讲学家咋回事,一查资料我就发现我的感觉是正确的。你以为所有阅微堂笔记当中没有写一句知识分子的好话,他自己是知识分子,你想想,而且特别是针对我们这样的老师的讲课的讲学的人,他全都在批判是不是?那就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了,我们就可以研究它为什么这么写……你的活法就是你的教法,就是说所有的文本解读当中都深深的浸透着我们自己的生命体验和我们自己的人生的经历,没有办法,这就是语文教师这个职业它的魅力。

       谈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后,还得挖掘学生的需要,王君老师如是说:“学生到底需要什么?除了那个人要考试的基础知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之外,还有大部分东西我们怎么去我们怎么知道每个学生背后的故事,我们怎么知道每个学生他内在的心理的需求,所以我们要做的是什么?我们要做的是用我们内在的一种心理的需求,去敲心去唤醒学生的需求。

        这一堂课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可是我很想听听王君老师在群文教学时的问题设计技巧,可惜在授课现场的讲座上并没有听到,更多的还是她对于目前工作室的发展做的介绍与展望,这是她一直坚持做的,也给了我一个方向。当然,面授有面授的优势,能亲临其境;研读名家作品也有优势,能前后勾连、及时批注等,总之,观摩名家,博取众长,为自己的教学服务,让教与学在最自然的状态下悄然发生,让老师和学生都能听得见成长的声音。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