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老师这样教我上课
鲁梦红发起了2020-11-14
0
回复
13
浏览

余老师这样教我上课

 

 

许昌市二中教育集团  鲁梦红

 

怀着激动和敬仰的心情,我有幸加入了余映潮老师在许昌市一中的工作室,成为“语文潮”里的一员,并且有了宝贵的机会,可以得到余老师的专门点评。

我曾经多次听过余老师的讲座,也观摩过余老师的示范课,高屋建瓴,令我受益匪浅。

在2018年9月21日下午,我在一中上了一节文言文课---《三峡》。它选自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虽然是地理著作,但也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刚开始选这篇课文时,我觉得很简单,按照传统的教法,作者简介、词语翻译、景物特征,语句赏析、思想情感、艺术特色。但这种方法太过于面面俱到,不能充分体现文章之美。于是,我从美词积累、语句翻译、整体把握和选点析美、情感之美来进行教学设计。但是,我自认为很不错的教学设计发给余老师看后,却得到了批评,因为我的教学设计看似兼顾各个方面,但是却没有选准一个点,所以,一篇没有好的教学设计的文章,是不能体现出精彩的。

于是,我又修改了教学设计,把主要点放在了春冬之景上,想以此为切入点,来领略文章的美。但是,由于没有没有充分吃透教材,以及思维的固性,加上害怕讲课时间超时,因为第一次磨课就严重超时。我删减了很多内容,以为这样就可以达到内容精简又重点突出。但是,一节课下来,我也感到太过平淡,缺少标高。

果然,在下午的评课中,余老师就这节课的流程,所用时间,所讲内容进行了评价。指出了我的不足。首先美文没有美读,老师既没有范读,又没有在给出示范句后,引领学生深入品味语气情感,浅尝辄止,就立马进入下一板块活动了。在赏析美景时,给学生的提示太多,太杂,反而让学生无处下手,凌乱不堪,缺少目的性;老师强行总结,学生只是跟着识记,知识量、学生的赏析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可以说浅尝辄止,充分表现了老师教学术语、教学方法方面的欠缺。接着余老师就这一段给出了很多的赏析角度:如一字传神的字词角度、绚丽的色彩角度、动静结合、视角变化角度,再用优美的语言把这些知识点总结出来,学生既得到了训练,又是一次专业术语、美词积累的拔高练习。

听着余老师的点评,我感到羞愧万分,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严重不足。语言平淡、缺少新意,恰恰是因为我只顾于满足现状,而忽视了学习,忽视了在教学中的刻苦钻研精神,以至于我的教学水平没有提高。古人云:“知耻近乎勇”,我决心按照余老师的建议,再来精心准备这一节课。在引领读的基础上,选取一个点:“趣”来设计教学内容。

在第二次展示课上,我给学生充分时间阅读,读准字音,再给出提示,让他们读出节奏、情感。在读的过程中,我一方面控制自己的碎语,一方面有意识地让学生感知文章整体内容,作者布局安排。接着,保留了字词识记和美词积累,归纳小结四字短语在文中所起到的作用。在重点教学内容中,我从字词成“趣”,多种手法显“趣”,情感表“趣”等方面来引导学生赏析,归纳小结,文章天然成“趣”,看似简单写景,却写出了景物动人特征,情景交融。并让同学们根据“趣”,展开想象,让春冬之景的画面展现出来。最后,我引导学生“趣”是美的一种体现,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美点,如结构的巧妙安排,写景的角度变化,内容的详略安排,情随景迁,景中含情的表情方式等,最后归纳总结《三峡》之美,美在绘景:画面生动、特征鲜明;美在融情:融情于景、情随景迁;美在构思:结构安排,别具匠心。美在语言:简洁优美,凝练传神。这种高超的手法,值得我们去咀嚼,去学习。然后,以背诵全文来收束教学。

虽然第二次再上这一节课还有不足,但是,经过余老师评点后再讲这篇课文,我觉得无论是我个人还是学生,这一节课收获很大。

每次上课,每次听课,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余老师的教诲,然后把这种教诲有意识地运用到我到教学中,我感到既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赏析思考能力,我想,这也是“语文潮”魅力之所在,也是余老师对我产生深远影响之所在吧。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