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老师讲座:《提升统编教材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能力》学习笔记
第一部分:关注统编教材的教学特点
三位一体——教读,自读,课外阅读
实践活动——实践单元
文学教育——术语的运用
综合利用
对语文教师的语言质量提出来很高的要求。要求语文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专业的话,不能说家常话。
关注阅读提示、课后练习的要求,把握教材的核心内容。提炼教材中的语文术语并在课堂上着意训练和利用。
如《驿路梨花》的课后练习题,三个练习题就可以编写成一份非常精致的教学设计。
教材中有很多知识点明确要求教给学生,这些东西是无法绕过去的,只能通过课文传授给学生,如《白杨礼赞》中的“宕开一笔”,是必须要在课堂上呈现的。如果对教材研读不透彻,就会无形中降低教材的标准,也使学生丧失了掌握语文知识的机会。
第二部分: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设计
一、关于“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1、非常讲究“课文研读”——课文研读是语文教师的第一要务
2、十分重视“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就是对课堂教学流程的明确,整齐有序,层层深入,对学生进行扎实的活动训练。
3、关键在于“课堂活动”——主要指向于学生的课堂活动。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概括,学分析,学赏析,学动笔等。同时要保证活动的时间长度。
4、时时关注“能力训练”——阅读教学的本质是训练,而不是教课文。包括语言的训练,读写能力的训练,加上知识的教学。
5、精心考虑“知识积累”——阅读教学要渗透知识教育,知识本身就是能力的体现。如修辞手法的分析,开门见山的手法等等。不仅考虑学生的知识积累,还要提升教师的知识积累。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简单做法:
板块思路 主问设计
板块思路是确保训练目标能够在板块中实现;
主问设计是课堂活动的提领,每个主问都是一次任务,一次要求。
1、浅文深教
如《文字和狮子》教学设计:
活动一:练朗读
三练:读清故事层次;表达人物语气;表现故事情景。
活动二:练品析
三练:情节分析;语言品析;寓意解析。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2、一段多练
如《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自然段: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第一练:认读识记美词
孕育 次第 萌发 簌簌……
第二练:划分层次:两个层次
第三练:四字短语赏析
翩然归来 衰草连天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
第四练:说明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激发读者兴趣
诗意地艺术地引出了“大自然地语言”这个话题。
第五练:美段背诵
通过这些来训练学生的知识能力。
3、用厚实的知识背景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四两拨千斤):
《记承天寺夜游》
朗读训练; 品析训练; 背诵训练
《紫藤萝瀑布》
阐释回忆文革时候那一株紫藤萝在文中的作用。
《壶口瀑布》的第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老王》的第一句话的重要性
4、创新组合
《论语十二章》两章比读:
子曰: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
章法之美 手法之美 语言之美
话题:这两章都……
《孔乙己》第四段和第十一段比读
动作对比,神态对比,语言对比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追求简明的训练,扎实的训练,有力度的训练。带领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技能的训练, 知识的积累。每一位老师都要着力夯实学问背景,苦练设计教学的能力。